家庭才是培育孩子的溫床

甘羅及康熙,他們兩人的出身與厲歸真及宋濂有天淵之別,這兩位「富二代」雖含着「金鎖匙出世」,唯勤奮並不遜於一般老百姓。他倆的卓越成就,良好的家庭教育應記首功。

近幾年,香港各方面的發展似乎走進了低谷。人在低處,縱是藍天白雲,也難細意欣賞;情緒低落、煩躁易怒,總想找人出一口氣,在中醫角度,其實這些都是肝氣鬱結的病徵。唯心病還需心藥醫,在成長教育角度,人碰上逆境是自然不過之事,引導孩子如何在逆境中求存,才是老師應有的職責。

鑑古真能知今嗎?

本於此,過往兩個月,本欄連續寫了幾篇關於古代青少年成才的故事,目的希望借助幾個古代青少年個案,能帶給現代青少年一些啟示。唯必須注意歷史永不可能重演,所謂「以史為鑑」當然不是狹義的說已發生的事情能像電影般重現眼前,我們要從廣義看這個啟示。類同的背景、近似的情節,為何人家可以扭轉形勢?可以闖出名聲?關鍵在於我們能否看清楚自己、瞭解自己的長處、短處;強項、弱項;瞭解可能、同時也應瞭解不可能。所以古代發生的事情是一方面是人類經驗的累積,另一方面,我們可透過前人走過的足跡,瞭解自己,觀照自己。「鑑古知今」的真義即在此。那末,前述幾位古代青少年的個案可給現代孩子、家長與及教育工作者甚麼啟示?

追求理想 跳出安全圈

這幾個故事中,厲歸真與宋濂出身類同,沒有顯赫家庭背境,均是來自老百姓階層。厲歸真生平史料不多,但從他需賣畫為生,可知並不是生於官宦之家(厲歸真故事見2017年09月22日本欄);宋濂祖上雖有不少「鴻儒」,唯至父親時應已家道中落,致有出身貧寒的記載(宋濂故事見2017年10月12日本欄)。兩人其後成就非凡,前者為有名大畫家,後者有「明代開國文臣之首」的美譽,官至翰林院學士。兩人成功非僥倖,厲歸真在虎穴搭棚觀虎習畫,險成為老虎點心;宋濂雪中尋師,弄致四肢僵硬不能動彈!兩人為着理想而甘願冒險,決心、毅力、勇氣,一樣也不能少!

香港孩子有理想的不少,但說的多,做的少;鮮有人能把理想化作實際的行動!關鍵在於不肯或不敢踏出第一步。香港社會富裕,絕對貧窮(每天收入低於1.25美元)的家庭絕無僅有,孩子在舒適的環境長大,只是溫室的花朵,要變成寒風中的野花必須經過歷練。現今世代的學生,需要的是「歷奇為本輔導」課ABC (Adventure-based Counseling)programmes;外展訓練課 (Outward Bound training);遠足、露營……一切能培育孩子抗逆能力的活動、課程都應獲得鼓勵。人要成長,乃至成就一己理想,跑出安全圈(comfort zone),進入冒險圈(stretch zone)是關鍵的第一步!

良好家庭 教育的重要性

古代青少年個案還有甘羅及康熙,他們兩人的出身與厲歸真及宋濂相較,有天淵之別。甘羅為丞相之後,康熙更不用說,是太子,用現代說話,兩人均來自「國家領導人」背景的家庭。這兩位「富二代」雖含着「金鎖匙出世」,唯勤奮並不遜於一般老百姓。他倆的卓越成就,良好的家庭教育應記首功。

甘羅12歲拜相,擅於外交詞令,皆源於祖父甘茂觀察到甘羅有過人之天資時,已刻意對他裁培,引導甘羅如何把知識活學活用(甘羅故事見2017年10月27日本欄);康熙學貫中西,好學精神為後世史家所稱頌,追本溯源乃祖母孝莊皇太后的精心培育,使康熙自少即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康熙故事見2017年11月08日本欄)。

家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地方,家庭若出亂子,首當其衝的一定是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育孩子成才,反之亦然。怎樣才是好的家庭教育?甘茂對甘羅的培育是發揮其潛能,當中包括觀察、嘗試、引導等。現代家庭多的是「兼職父母」,把養育、教導孩子的責任交給傭工、祖父母、學校、甚至補習社;每天只是「玩孩子」,非「帶孩子」;藉口是忙碌,實際是不肯負責任。這也難怪,培育孩子要用心力,現代人樣樣計算,能培育一個「李超人」、「阿里巴巴」自然是好;否則,用幾百萬培育一個庸碌之輩,又怎能符合成本效益!這是社會風氣,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改變,移風易俗,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當務之急,學校要把家庭教育提上日程。不是說「家庭教育」是政府「重中之重」的政策嗎?2007年還成立了「家庭議會」,宗旨是「通過議會提供一個跨界別、跨政策局的平台,共同研究和處理與家庭有關的問題,給予高層次的指引和意見,以及促進有效協調和合作,以發揮協同效應」。說得很清楚,家庭議會的工作是「給予高層次的指引和意見」,具體工作還待別的部門參與。學校若然認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就應果敢的挑起家庭教育的擔子,參與具體的家庭教育工作。這擔子自然不輕鬆,但教育從來就不是輕鬆工作,可幸,這也不是一項孤獨的工作,社會上總有有能力、有心之士、乃至團體。

邱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