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情 國家念

歷史記錄,香港東華醫院於慈善醫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見證中華大地連香港在内,物質匱乏、生活艱難下,仍然是善心處處,人助天助。歷史也説明,弱國之下,老百姓寄人籬下的滿途坎坷。

上周六到東華三院黄笏南中學出席由丁新豹教授主講東華醫院的歷史種種,兩個小時的演繹,深入淺出,相信與會的校長、老師、學生以及社會人士,都滿有得着,感受頗深。

東華見證華人歷史

晚清光緒宣統兩朝,滿族的腐敗统治,弱國是甚麽都沒有,特别在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簽訂後,中國大量的廉價勞工,一批又一批被賣到中國以外的各處,充當資本主義發展工具,説貼切一點,是没有手鐐腳扣的奴隸,粗重的工作之後的又是粗重的工作,客死異鄉的較衣錦榮歸的多得多。

廣東話有句「人衰行路打倒遯」,國家貧弱,天災會相逐而至,遇上水旱大禍,吃樹皮樹根之餘,唯有遠走他鄉,中國是人口大國,於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華人尋求生活之處。

1877年山西大旱,餓死的老百姓過千上萬,當時的東華三院就積極參與賑災工作,其時山西巡撫曾國荃就以「克廣德心」横匾贈之,彰顯東華三院「善與人同」之德。

落葉要歸根,四出漂迫的華人客死,但屍骨總要回鄉,在香港的東華醫院設有骨殖起運與接受,以香港為轉運點,死者不已矣,總要回鄉返國才得精神安放,家人才能有個慰藉。看丁新豹教授展示「全球華人骨殖起運與接收簡圖」,西有瑞典,東至秘鲁,南下澳纽,都有華人屍骨被運至香港東華醫院,然後北上珠江沿路,甚或更遠。

歷史記錄,香港東華醫院於慈善醫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見證中華大地連香港在内,物質匱乏、生活艱難下,仍然是善心處處,人助天助。歷史也説明,弱國之下,老百姓寄人籬下的滿途坎坷。

歷次沉思,華僑望鄉回國難,弱肉强食,針針到肉,國人在外,受盡歧視,稍有成就,當地來個排華,無語問蒼天。不想回憶,未敢忘記,寄語年輕人,不要以「强國」謔稱自己的國家。弱國是甚麽都没有,甚麽都不保,包括基本的人權乃至生命財產。

原刊於《星島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