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藝評論,藝術只會流於平庸

沒有人文精神的作品,作品只會平面庸俗;沒有精神文化的國家,國家只會逐漸腐化。

文藝評論是文藝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文藝評論,文藝的發展和創造也是一句空話。大家看不清方向,沒有價值觀,不知好壞、優劣;難辨是非、善惡;不分高貴、低俗。愚昧、無知總是喜歡這樣的同路人。它們朝夕相隨、病毒無孔不入,隨時糾纏,總是令個人和集體陷入泥潭,跌入無底深淵。對於一個國家、民族來說,就沒有凝聚力,缺乏力量和智慧。

建設國家需要精神文明

人與人交往,國與國往來。物質的基礎很重要,但是,真正戰勝人,得到人心的還是精神性的東西,而文化藝術的魅力,能長久佔據人們的心,也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的。文藝評論不是風花雪月、卿卿我我的圓舞曲、室內音樂。也不是草草不工的文人畫和一批雅士的飯後消遣怡情。它很多時候是像一把衝鋒號、一把刀、一支槍、一門大炮、一柄看不見的利劍!有時它又像一朵帶刺的鮮花、一杯開胃的香檳、一劑苦口的良藥、一曲安魂的歌。不能小覷,更不能掉以輕心。

舉例來說,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大力反腐,我們的文藝家、藝術家、政治家在這方面的作為,總是後知後覺的。我們都說我們的國家已經到了危險的境地,腐敗問題給我們的國家造成多大的損失和傷害啊!如果我們的文藝家能有一定的先知先覺,敢言敢說,如果我們的領導,能夠早一點知道物質建設,同樣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撐,我們的國家前進步伐就會更快、更加暢順。我們為中國人造福、為全世界人類造福的日子,就會愈來愈近。如果沒有中國的文藝的復興和再創作,「中國夢」還也只是一個「中國人的夢」而已。

不可缺乏的文藝評論

文藝評論是應該屬於精神高層次的東西,屬於精神裏一種不能缺乏的生活。我不認為這是老調重彈,我們每一代人都要不斷「接受教育」,「學而時習之」。上一代弄懂了,做好了,並不一定代表下一代的人就懂,就會「無師自通」。我們的社會不斷需要《牛虻》和《助產士》。《牛虻》使你保持警覺和信念,《助產士》使幫你獲得新生和智慧。

大家都喜歡說「百花齊放」,喜歡一派鶯歌燕舞、歌舞昇平的日子。但是我認為還有一句「百家爭鳴」卻是非常有價值的,「爭鳴」就是「評論、批評」。我們的批評還是太少。或者還不懂真正意義的評論和批評是什麼東西。一個人要有方向感、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要有方向感。這樣這個人、這個國家就會興旺、發達、真正的強盛。一個國家必須要有個主旋律,要有一個理念。我們的文藝評論,也要有主旋律、方向感、理念和「魂魄精神」。

法國文藝影響俄羅斯

大家都說法國是一個很自由的、很浪漫的國家。好像法國人是天生的、是命中註定的天才藝術家、天才思想家、天才革命家,實際上當然不是,卻完完全全忘記了他們具有偉大傳統的歷練和自身嚴格的約束和追求。法國出了多少人才?這些都是真正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物。羅浮宮很偉大吧?歐洲許多城市的建設一流吧?羅浮宮更是他們的精神堡壘和偉大的精神遺產。我常常想法國要是沒有了羅浮宮,法國的魅力又會在哪裏找出來呢?他們都是有主旋律的!有方向感的!有共同理念的!古希臘、古羅馬的文明和理念,一直影響着他們,文藝復興、工業革命、近代科學的文明和政治制度的文明結合成功,都是這種從古至今文明的精神影響和發展結果。他們在追求自由的同時,又懂得約束自己。雖然國家很小,但是精英輩出。如今他們許多優秀的精英,仍然在為國家和民族作出巨大貢獻,他們仍然推頌工匠精神和數學理念!(科學精神)仍然有許多人捍衛、守護這偉大傳統的價值體系。

《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是法國畫家莫奈(Monet)的著名畫作。畫風「印象派」的由來,就是取自這幅畫。(Wikipedia commons)
《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是法國畫家莫奈(Monet)的著名畫作。畫風「印象派」的由來,就是取自這幅畫。(Wikipedia commons)

我們都知道法國文化深刻地影響了俄羅斯,特別是18世紀的俄羅斯。到了19世紀初,俄羅斯已經成果累累,留下來一批極其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無論在文學界、音樂界、繪畫界、甚至建築,都留下了一批永恆的珍寶。在藝術技巧、思想深度,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首屈一指,甚至並不比他們的老師(法國、西班牙、英國)遜色,甚至還有超越。他們超越了許多藝術和文化的種種流派和風格,不管是「現實主義」還是「批判現實主義」、不管是「巡迴畫派」還是「當代主義」,以自己的作品屹立世界文化之林。所有這一切,要是沒有當時一批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文學評論家、藝術評論家、哲學家的「文藝評論」參與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其中作家托爾斯泰(Tolstoy,1828-1916)、評論家斯塔索夫(Stasov,1824-1906)、畫家列賓(Repin,1844-1930)、音樂家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1824-1893)、藝術品收藏家特列季亞科夫(Tretyakov,1832-1898)、作家屠格涅夫(Turgenev,1818-1883)、畫家克拉姆斯柯依(Kramskoi,1837-1887)、畫家蘇里科夫(Surikov,1848-1916)、畫家列維坦(Levitan,1860-1889)這些閃光的名字,構建了俄羅斯文化藝術的輝煌一頁。

其中有一點,這些人都有在歐洲城市長期居住的經歷。屬於同時代的人,法國雨果(Hugo,1802-1885)、庫爾貝(Courbet,1819-1877)、莫奈(Monet,1840-1925)、巴爾扎克(Balzac,1799-1850)等西歐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不能說對他們沒有影響。後來這批俄羅斯畫家,也接受了印象派的室外光色創作效果,這是非常成功的結合,使原來的古典主義風格,糅合印象派的光色。在這一點上,他們把兩個最優秀的藝術語言,結合得非常完美,令人佩服。其中以謝洛夫(Serov,1865—1911)的作品最為耐人尋味。遺憾他英年早逝,作品數量很少。像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伊凡雷帝殺子》、像蘇里科夫的《禁衛軍臨刑的早上》、列維坦的《無名高地》、《深淵》、別羅夫的《葬禮》都是中國文化人非常熟悉的作品,特別是藝術界。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Tolstoy)的名著,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網絡圖片)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Tolstoy)的名著,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網絡圖片)

俄國文藝保留獨有特色

這些「具象寫實」的作品,即使今天看來,仍然散發無窮魅力,意義深遠。當時正是法國印象派興起的時期。在全世界影響愈來愈大,但是他們還是非常慎重地研究和吸收,他們的創作理念,還是緊密的聯繫到自己的土地和人民,沒有忘記自己腳下的這塊熱土。他們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風景畫中的物體,還是堅實的、可視的、可觸的。並沒有像莫奈的作品,把光色放在第一位,而把物像放在第二位。這批藝術家有理想、有抱負,洞悉現實生活的殘酷、同情勞苦大眾的疾苦,熱烈追求時代的進步和平等,勇敢地探索世界的普世真理。他們私人交往也頻密,其中不乏是很好的朋友。大畫家列賓與大作家托爾斯泰關係不一般,列賓前後幫他畫了70餘幅作品,包括油畫、素描甚至雕像。

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深諳歐洲文化的精髓。他們反對為藝術而藝術,反對西方的盲目崇拜,堅持藝術文化創造,必須要有自己民族性的特色和基因。他們都有非常濃重的俄羅斯民族觀念和意識,無論是文學、繪畫,還是音樂,都結合的非常完美,獨具一格。列賓、蘇里科夫、列維坦等等的油畫作品。每一張都牽動着俄羅斯民眾的眼睛和心靈。他們對中國藝術家的影響,也非常深遠,一直到現在,仍然是中國眾多藝術家心目中的偶像!至於像柴可夫斯基、托爾斯泰的作品,一直到現在還是歷久不衰的世界流行名著。如果今天我們有機會,再重溫和鑒賞列賓等藝術家的作品,還是會驚歎他們卓越的技巧和思想深度。19世紀俄羅斯留下來一批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成就了世界文化歷史上一坐巨大的山峰。這個現象值得研究和思考。

《天鵝湖》是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的芭蕾舞劇作品。(亞新社)
《天鵝湖》是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的芭蕾舞劇作品。(亞新社)

20世紀初,中國也派了一批留學生到俄羅斯留學,遺憾時間較短,加之隨後而來的一連串政治運動,這批學生,沒有發揮最大的能量,剛剛掌握的一些藝術技巧,又被政治的洪水沖洗得乾乾淨淨,那些思想性的深度東西,包括人性、人文方面的東西,更是望洋興嘆,沒有人去探索了。非常遺憾,後來又是文化大革命,停止了數十年。一直到改革開放,中國才有一批留學生到歐美學習,但是,這個時候。歐美已經流行「當代和現代」的「概念藝術」了,流派紛呈、泥沙俱下、很多人招架不住,還處在消化和思考的階段,或無力還手,或隨波逐流;或沽名釣譽,或狼狽為奸。「假藝術」、「偽藝術」、「臭藝術」、「為藝術而藝術」、「金錢藝術」到處橫行、招搖過市,連「羞恥」兩字,也茫然不知⋯⋯其中思想深度的挖潛、人性深刻的描繪、技巧的失落,都是當今藝術家沒有和極度缺乏的東西。

當今的世界藝術領域,庸俗化、平面化、商業化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主要就是缺乏人文的《牛虻》和《助產士》精神!我相信只有作者的思想有了深度,作品創作才會有了生命力和境界!如同意大利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一樣,永遠不能缺乏《牛虻》和《助產士》精神批判,《牛虻》還是一種信仰精神。《助產士》也需要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大愛和普渡眾生的人文心懷。

人文關懷的批評和未來發展之一

林鳴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