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的設計,與阻隔兩人員往來沒有關係,現時不正常的做法,純粹是基於當年的實際情況,和照顧港人普遍憂慮而作的一些行政安排,沒有任何神聖不可侵犯之處,是絕對可以因應今天新的實際情況而作調整和修改的。
陸沉論實屬過時
中央要大力打破特區與內地人員之間有形無形的隔膜,香港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就是中國公民,在內地應享有完全的公民待遇;同樣道理,內地同胞也可在港享有完全的公民待遇。
之前香港害怕大量內地同胞湧來香港,香港承受不了,要「陸沉」。
這已經是30年前的過時觀念了,內地發展一日千里,今天香港不但沒有任何了不起,無論在基礎設施上、生活質素上,在許多地方都已經明顯落後於內地一線城市。
今天只會善於調控,首先不會有大量人湧來香港;來了的,拿了三粒星永久居民身份證之後,很多都不在香港定居;來港升學的,畢業之後,大多都選擇不在香港發展。「陸沉論」可以休矣!
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促進區內人員流通,成為一個一小時生活區。
隨着高鐵和港珠澳大橋於明年開通,相關硬件已經開始完善,人員往來的人為雙向阻隔,也勢將快速消失,這將是香港青年與內地交流黃金時代的開始,而這雙向交流像內地責年之間的交流一樣,是經常、自然、自發的,政府甚至不用再刻意贊助和組織。
港人也將通過這數萬平方公里、六千萬人口市場的跳板,順滑融入國家主流社會中。
歡迎進入一小時生活區
一小時生活區是一個什麼概念?在今天,一小時生活區,約莫是港島東區與天水圍的距離。將來,則是九龍西與大灣區任何一個市中心的距離。
這將顛覆今天許多人的習慣,甚至想像。試想一下港人住在珠海千多尺豪宅,到九龍上班,或者在中山創業的可能性。
在廣州或者深圳等一線城市,香港青年人會覺得自己缺乏競爭力,但一到上述二線城市,隨便賣杯正宗港式奶茶,生活都可以過得很滋潤,而且肯定比香港優悠,假日開車到肇慶鼎湖山,或者到粵西海邊吃海鮮,海闊天空,才知道之前困籠在香港這一千平方公里之中,視野的狹窄,生活的苦悶。
回歸20年,特區政府沒有任何鼓勵和支援融合的政策措施,但是港深兩地每天過境人數不斷激增至數十萬,於本學年深圳當局接收港人學童在深圳入學之前,每天跨境上學學童超過五萬。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誰也擋不了。
到那個時候,大家不妨再回頭問:什麼是香港人?我們將還原基本步:香港人也者,就是日常生活在香港的中國人,就像日常生活在上海的,就是上海人一樣。那還有什麼本土、自決、獨立嗎?
到時最困惑的,將是那些反對派政客。如果繼續以反中亂港為政綱,將會沒有市場。這就是他們極力抗拒內地移民,抗拒融合的根本原因。
但是抗拒也無用,因為到時不但香港之內的選民構成和取向將會出現極大變化,同時會有大量合資格的選民,日常生活於大灣區內,三觀與內地同胞已經陸續同質化,不會投票給反對派的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