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由《灼見名家教室》與《親子王國》合辦系列講座,「愉快有效學習名家系列講座」,分別邀請到四位主講嘉賓,包括:優才(楊殷有娣)書院陳家偉校長、港大同學會小學黃桂玲校長、耀中教育機構鄭惠儀副校監、香港靈糧堂幼稚園陳曾建樂總校長。
第一講於8月4日完滿舉行,主講嘉賓是優才(楊殷有娣)書院陳家偉校長。講題為「培優育才的15個題案」,本社整理當天講座內容刊登。
嘉賓主持:文灼非先生(灼見名家傳媒社長)
陳家偉校長在灼見名家網站發表的文章,內容貼近現實生活,涉獵的題材廣泛,深入淺出幫助家長讀者理解相關內容。最近更有新專欄暢談教育管理的藝術,以新穎的角度去探討當代教育,《管領有道專欄》隨即進佔本社熱門文章十大最高排名榜。
教育為未來 先談21世紀教育
陳家偉校長:
孩子成長階段,黃金期在幼稚園和初小階段,家長趁這幾年的黃金期,為培育優秀的孩子奠定良好基礎是一件好事,但切勿過度「贏在起跑線」。匯豐委託機構調查15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字顯示,香港家長對子女的支出居世界首位,大部分金錢花費在補習班和興趣班。
隨着世界潮流的發展,變化日新月異,我們正處於一個急速改變的時代,今天的代溝期與上世紀60、70年代大相逕庭,現在數年即可劃分一個代溝期,所產生的代溝矛盾日益嚴重。昔日與今天香港孩童的幸福感比較,過去家庭經濟條件匱乏,家庭子女的眾多,家家戶戶開放門戶,讓孩子在戶外走廊玩耍,孩童年代的幸福感都來自社交幸福,然而,今天香港許多家庭是獨生子女, 生活水準相應提高, 對孩子寵愛有加,幸福感就來自家庭成員,究竟哪種較為幸福,其實就見仁見智。
20世紀末,全球都進行了教育改革,西方國家,東方國家革新學制課程,考核方法、教學模式以應付知識型經濟,現在的教育與過去有什麼不同?10年後,20年後又將會有什麼不同?
過去在學校讀書只是與鄰座或同班同學競爭,現在的競爭是全球化,在2000年開始有PISA,亞洲的排名是最高,排名高所付出的代價亦非常沉重,有學生的學習時間超過66小時。海量的網上資訊,教育亦陷於大網中,人工智能的年代已降臨,教育難以跟上的世界的轉變,21世紀的教育是一個挑戰,全球都在進行教育改革。
世界變得太快太緊張,人類難適應
政治、經濟、社會、民生都受科技所支配和影響,新時代新人類:網中人,瀏覽手機是每天必做的事,不在網上便沒有存在價值;無根人,沒有家庭親情、國家觀念,生活在虛擬世界,只着重自己;快活人,人也變得快活,重視娛樂、少講工作,沒有空餘的時間回顧、沒有反省、沒有進步。有一首舊歌《網中人》第一句歌詞「回望你一生……」諷刺的是,真正的網中人是非常悲哀的,只注重快樂,時代的進步,物質上必然有進步,全球化的競爭,科技的急變,環境的污染,氣候的反常,貧富的兩極化,中產逐漸減少,人類幸福嗎?
2016年英國脫歐,特朗普上場,政治的弔詭,國際的緊張,社會的撕裂,意見的分歧,這些情況過去未曾出現過,現在也就是李洪章所說的「千古的大變局」,這個變局是影響了家庭教育、大學教育、職業培訓。香港的教育情況相對內地是不錯的,15年的免費教育,精英變普及,基本變優質,中班教學變小班教學。香港教育政策的概況,為了照顧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有生涯規劃SEN、STEAM,學前教育在改善中,過往教幼稚園的老師資格只需中學會考兩科合格,現在一般的幼稚園老師擁有學士或碩士學位,幼稚園有學券資助,小學教育可與時並行。教改的主戰場在中學,學制改、評估改、課程改,衝擊最大。
香港的大學入學率達百分之十八,將來人口下降估計有百份之三十以上,相對於西方國家尚算合理,無論大學或副學士是很不錯的,香港的大學在國際排名是名列前茅。香港教育的優勢,相對於其他國家,整體香港的老師團隊都是盡心盡力的,都是專業、高學歷、中西文化兼備,具國際視野的老師,家長盡責合作,在香港家庭的大部分開支都投放在子女的教育經費上,GDP接近4%。香港教育最好的地方是以辦學團體為主,學校有充足的資源,優良的設備,多元化發展。以津校為主,官校、直資、私校為輔,辦學團體多,選擇性亦多。
社會是向上流,時代變化大
過去的年代是以精英制為主,造就了奇妙的遺傳。究竟是先天還是後天較為重要呢?
先天論:優生論、宿命論,先天的基因好。推薦大家閱讀梁啟超的議論文和說明文,梁啟超的家書,在家書中教子女做人、擇友、選學系、就業、擇偶,與兒女關係親切,子孫亦為他寫了一本《大師· 慈父·愛》。以梁啟超的個案,一門三院士,滿門皆才俊,各有所長,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莊、思達、思懿、思寧、思禮,九個子女,人人成才。
後天論:愛廸生曾經說過「一個巴仙的天才,99巴仙的汗水。」
有北季南饒之稱的中國國寶國學大師季羡林,他認為最好的是50%天才+50%後天,人若沒有先天,很多事情都會受到限制,例如能跳多高、耳朵的靈敏度、唱歌的音域……,這些是必須從先天而來,若相信教育,後天的培育也很重要,要有機遇和伯樂。總括來說,先天是個謎,後天可掌握。
十五個提案:
提案一:性相近,習相遠。性相近,一般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神童和弱智的均屬稀有,所謂「超凡超煩」;習相遠,學習、溫習、練習是重要的,貪圖逸樂與自強不息,出來的結果會相差很遠。
提案二: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國人到外國為什麼會比別人優勝,就是「勤」。
提案三: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國最古老的是《尚書》,中國人最重視是人的品德,比才幹更重要。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粹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提案四: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論語》第一章是學而篇,「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提案五:以品帶學,以德為先。品學有因果關係,品字三個口,可以聯想到什麼呢?答案是「插蘇頭」,這是能量的來源,必須要知道生存的使命,如何成就自己,超越自己,脫穎而出,必須要有志向。質素、品德非常重要。舉個例子,我曾經在學校栽種果樹(喬木),觀察植物的生長,第一、二年生長的速度非常慢,在第三年長得非常快,原因在最初二年的生長期在樹根下面,樹木的高度與根部是成正比的,樹有多高根就有多長。學生的品德雖未能即時看到,就如樹之根,根深、幹固、葉茂、花香、果甜、學校所要做的鞏固幼苗,免受侵害,幼稚園和初小六年(3-9歲)最重要的塑造期。
提案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提案七:愛的雕琢,逆的教育。順教育和逆教育,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惡是觀點問題,人的惰性、人的自私、人的放縱,人之初,性本惰是必然的。
提案八:啟其學,擴其志。只要用心,做什麼事都會做得好做得成功。
提案九:修己以敬。做什麼事都要有要求,對自己要確定,喜歡、敬重自己。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的體悟,他說:「人類很渺小,人類很偉大。」對大自然既要謙卑,人類亦不要輕看自己,天大、地大、人亦大,天地人三者互動。
提案十:志當存高遠。志向要遠大,不應向錢看。
提案十一:元、亨、利、貞。指人生的發展,只有貞是人為的,而最重要是貞。
提案十二:死於安樂,生於憂患。孟子所說:我們沒有居安思危,必須要有憂患意識。善用科技而避其害,黃、賭、毒、網(傷眼、傷耳、傷身、傷知、傷志);學校的關注:德、智、體、群、美,包括生命教育、性情教育、價值教育、心靈教育、品德教育,防微杜漸。
提案十三:物有始終,事有本末。當我們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掌握本末結構,就基本探究到了事情的本來面貌。
提案十四:教學工作有三大範疇。傳道、授業、解惑,教育的核心,教學的工作—授業,育人的工作──傳道、解惑,教導做人之道、學業、事業之準備;解決人生的難題和疑惑。
提案十五:孟子講: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不愧於天於人二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總結
21世紀教養孩子是非常困難,是父母的挑戰,學校的挑戰,國家的挑戰,培養一個真正的人才並不簡單,知舊知新,知本知末,與時並行。
答問時間:
1. 如何選擇幼稚園,傳統的還是活動教學的比較好呢?
都可以的。但有些幼稚園的入學條件要求要有自信、自理、自學能力,孩子年紀太小,要求也定得太高,這類教學團體遂向異化,變得走火入魔。
2. 如何選擇一所重視德育的學校?
學生並不是學校的產品,而學生是學校作品。所謂形諸內形於外,內面較難知道,可從該校學生的言行舉止,儀容服飾,已略見一斑。
3. 順教育逆教育禮樂,禮方面會有一個具體的行為操守嗎?
順教育要做好,逆教育方面要對學生有要求,要求學生要有節制,但不能完全堵塞。禮是理行,設定個人價值觀的界限,而「樂」和「藥」字是相通的,音樂可以靜化人的思想,至善至美是心靈的薰陶。
文灼非:孔子教導學生六個技藝,在2000年後仍然受用,禮、樂、射(運動)、御(騎馬)、書(寫字看書)、數(數學)。年底六藝基金會舉行中西音樂會,教導如何學習和鑑賞中西樂器。稍後會有宣傳與大家分享。
4. 如何令子女主動學習,作為家長如何陪伴、鼓勵、讚賞?
令孩子主動學習是老師的責任,教學要有趣味,學校有專科專教。
5. 子女花上很多時間在網上遊戲,如何是好呢?
若剔除了色情,暴力、賭博等等的不良意識,的確有些網上游戲是可取的,可以邊打機邊學習,但子女消耗太多時間在網上遊戲,父母就必須糾正。
6. 普教中和非普教中有何分別?
中文科讀得好,普教中的影響不大,全中國13億人口都用普通話,那不是全中國的中文就會很厲害,這是不成立的。但能多操一種語言是好事,未來中國30年的國策一帶一路,用的語言會是普通話,並不是只有英文。過去不採用普通話教學的原因,是因為當時老師的發音並不標準。現在是因為合資格的普通話教學老師數量足夠,才可以推行普通話教學,所以普教中的爭拗並沒有太大意思。
文灼非:同樣地,在我們讀書的年代,老師的英語水平一般,學生聽課時亦非常吃力。由於我多年在報界工作,面對很多作者都是講普通話的人,多練習普通話就自然講得好。學生到內地交流,多與講普通話的人溝通,能令他們認識中國,熱愛中國文化。
7. 子女性格較為害羞,如何令他改變?
性格各人都不同,從溝通,表達自己、建立友誼是需要時間,這是成長必經的階段。
8. 由於學校面試收生時,有時都要會以普通話發問,作為家長並非想催谷子女,但遇到這種情況是否要考慮參加面試班加強練習?
學校並非以懂不懂普通話作為收生的標準。本校的中文科以普通話教學,普通話班亦以普通話教學,從小多機會接觸言語就會更加流利,認為是無須參加面試補習班。
9. 作為全職母親,有一對9個月大的孖仔,為孩子選擇幼稚園已感到壓力很大,我有上網瀏覽過蒙特梭利和諾得安達幼稚園,請陳校長和文先生談一下國際學校的意見。
文灼非:灼見名家網站有蒙特梭利校長及研究發展學會主席撰文,可以參考有關資料。
香港本地有很多國際學校,要多關注學校課程與本地教育的銜接情況。
10. 校長在你剛才提到的15個提案中,對學生為之重要的首次排序是如何?
若要選的話,我認為提案五「插蘇頭」品字是最重要的,學習的力量從何而來,是從心而來的,我們經常講「心想事成」,若心不想,事亦難成,儒家所言,心為善,子不語怪、力、亂、神,君子當正道在心。
11. 現在的功課壓力很大,甚至以自殺解決問題,如何從小培養子女當面對挫折時而不放棄的精神?
曾經訪問過霍韜晦教授,霍教授有談過順教育和逆教育,可以瀏覽YouTube或《灼見名家》網站,有相關的視頻和文章參考。
12. 經常聽到「贏在起跑線」,孩子所能承受的程度,我們給予多少才適合呢?
花多少時間做功課、遊戲家長要作出平衡,至於「贏在起跑線」是沒有意思的,人生的路程長,有很多機會和轉變,起步時只快一點點,都是勞而不穫的訊息。
13. 家長又想子女成績好,但不又想給予壓力,可行嗎?
讀書是不可能沒有壓力的。在6月高教完結後,有學生把教材撕得粉碎再向空中一抛,紙碎在空中飄揚散落一地,六月飛「霜」,反映出考試對學生的壓力有多大。
14. 與子女溝通過程中,子女有自己一套,家長如何輔導子女?
社會撕裂,新一代社交媒體價值觀取向有很多歪理,現在的反叛期在小學階段開始萌芽,家長要耐心聆聽,保持關係良好,避免激烈衝突,在適當時間提出改善。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必須持之而恒。
15. 現在的功課雖然很多,但想子女成績好,又買一些補充練習給子女做,校長認為適合嗎?
請不要令孩子百上加斤。
16. 應該做全職媽媽、爸爸在家中教導子女嗎?
沒有必然性,要視乎家庭情況。我認識過一些半職家長,可兼顧子女,又有自己的工作,也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