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重創澳門,澳門特區政府要報請中央要求解放軍協助,此例一開,不知對香港特區政府會否帶來壓力。好的方面看,香港不是澳門,近十幾年正當個個對澳門予人羨慕眼神,一場颱風如現代啟示錄,兩地實力及穩健程度優劣互見。今年的風暴季節,颱風來得頗密。作為亞熱帶地區,颱風絕非新鮮事物,但處理經驗累積及社會與基建設施好壞一目了然。筆者印象最深刻是近期幾個風災似帶出相當重要訊息,就是城市的質素、實力完全不應單以經濟表現掛鈎。
說得白一點,經濟表象繁華從不應作為衡量指標,繁華背後及超高經濟硬指標原來或不堪一擊。如台灣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高科技工業搞得好,企業實力不俗,以現金水平計更是區內數一數二。很多人喜歡台灣,鐵路等基建配套完善,但細心留意台灣多次風災後總有很多事故,近期最明顯是電纜折斷而每日限時供電,山泥傾瀉等屢見不鮮。在最基本的基建設施及工程上,台灣是不及格。
繁華背後 不堪一擊
澳門開放賭權後,十幾年來成績優異。博彩收益的貢獻帶動澳門經濟自回歸以來,增長幅度數倍以上計。幾年前,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澳門人均收入更超前瑞士。很多評論說得好,東方拉斯維加斯,金光大道五光十色的背後,在風災後卻是第三世界城市重現。澳門有數千億元儲備,較回歸前年年喊窮是完全兩回事,憑大量博彩收益及稅項,澳門很多年前就用一套最簡單思維,就是用錢解決問題,年年派錢,個個開心,的確羨煞旁人。但用錢買個開心,逐步形成習慣,久而久之或成慣常假設,以為任何問題都可用錢解決。
用錢解決問題的管治文化無疑是在貧富不均,生活成本負擔日益上漲的社會最直接的福利政策。但澳門情況說明問題其實不限於此,撇除官僚文化,管治缺失,澳門現象說明,照顧市民福祉,其實要在福利分派及其他方面取得平衡及成績。政府管治最基本是要用心,政府有的是錢,使錢太容易,亦有很大誘因,但施政要用心,用錢亦要用得細心。即使在香港,大灑金錢大搞基建配套,但其實更多最基本及不顯眼工程卻從來沒有用心想過。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