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裔青年 絲路拼搏思維

絲綢之路個案系列

當地學生面對艱辛的學習環境,但仍然十分勤奮,我認為很值得我去學習。

在香港讀書,覺得課程很艱深,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精神來學習,非常吃力,好像每天都活在苦海中。從沒有想過,外面的世界是怎麼樣的呢?

作為一帶一路.與我何干綜合能力比賽(見5月份本欄〈一帶一路.與我何干──商機無限,但機遇歸誰?〉)冠軍隊成員之一, 有幸參加馬來西亞絲路之旅(見8月初本欄〈海絲大馬.核心地段〉),跟隨陳鳳翔團長來到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簡稱隆中華,www.chonghwakl.edu.my) ,一所在大馬享負盛名的華人學校(圖一)。希望藉此深入了解馬來西亞的華人教育,與當地學生民心相通。

從隆中華謝上才校長和當地學生的交流中(圖二),得到了一點啟發。當地學生面對艱辛的學習環境,但仍然十分勤奮,我認為很值得我去學習。

圖二 隆中華校長帶領學生與代表團交流
圖二 隆中華校長帶領學生與代表團交流

公開試繁多 三語言並重

馬來西亞的初中三年級,學生竟然要應付兩個公開的初三評估試──政府的PT3和華人籌辦的獨中統考(簡稱統考),按成績決定進入文商科班或理科班;同時,還要預備兩年後的SPM (即馬來西亞教育文憑)。這等同雙倍壓力,對學生來說絕對是一大考驗。而同年級的香港學生,以公開考試而言,只需要應付和自己前途完全無關的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壓力自然相對銳減。

到了高中二年級(即我們的中五),真正面對考政府的SPM,等同高中文憑GCE O level。學生要修讀的科目比我們還多,單是政府的SPM考試,人文科學源流的學生最少要修讀九個學科,而科學源流的學生更最少要修讀10個學科。

緊接着便是高中三(即中六)統考,進一步面對考試壓力挑戰。由於高中二的時間差不多全用作準備SPM,他們需要在九個月內追上兩年的統考課程。與香港相比較,中六學生應考的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科目的六至八科數目,大馬華人面對的考試量多出一倍以上。

華人學生更要掌握三種語言 – 華文(普通話和簡體字)、英文和馬來文。而統考的語言以華文為主,政府考試的語言則以馬來文或英文為主。這意味着他們需要懂得用兩種語言回答同一科目的問題。想像一下,若然要我分別用中文及英文作答化學或其他公開考試科目試卷,我也會覺得頭昏腦脹。

衝破困難闖天地 驕人成績邁國際

縱然如此,他們從不卻步,從不氣餒,考試表現鶴立雞群。據聞,甚至非華裔子弟對此校更是趨之若鶩。

隆中華在去年高中統考上,超過26%考生在10至11科中取得5A或以上的佳績。在「陳嘉庚杯全國獨中統考優秀奬」中,於初中統考連續榮獲24次全國特優獎,於高中統考獲取六次全國特優獎!(圖三)

圖三 隆中華在公開試和其他才能同樣出色
圖三 隆中華在公開試和其他才能同樣出色

令人驚訝的是,政府不承認統考,最高學府(馬來亞大學)並沒有接受他們這類非正統的官方學校。然而,困難沒有把他們難倒,青年既有鴻鵠之志,又有成大事之心。他們不介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區,積極到新加坡、澳洲、台灣、內地和香港等地區升學,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港已被追上  需加倍努力

我認為我們需要急起直追、力爭上游,鞏固我們的兩文三語。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中文固然要學得好;為了和國際接軌,我們也需要精通外語。我們需要學習隆中華畢業生的國際思維,積極考慮到外國升學或交流,擴闊視野,增廣見聞。(圖四)

圖四 港生體驗當地生活
圖四 港生體驗當地生活

古語有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香港學生應該學習他們的決心和毅力,才能在全球化和一帶一路的大趨勢下盡展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