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世界,幾乎沒有任何政府不提出「改革」,北京央視正播放「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專題片,美國的特朗普、日本的安倍、法國的馬克龍,以至台灣的蔡英文,無不以改革為施政的重點。但是,香港特區政府呢,似乎不需要改革。
當然,新一任特首林鄭月娥也說要「創新」,但是與改革還是有不同。相信,林鄭月娥的「創新」,側重點在於經濟行業發展的「創新」,而政府的改革,則側重於管治隊伍內部,包括管治體制、程序、樣式以及作風。不改革,不革掉冗長的行政程序和「卸膊」(推卸責任)的官僚作風,恐怕真的是「蘇州過後無艇搭」。
習近平七一講話的一句香港俗語「蘇州過後無艇搭」,不少市民入腦入心,因為說到了香港的痛處。很多人都感受到香港回歸20年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滯後。儘管還有平均三個百分點的經濟增幅,但是一個「劏房」(將一個單位間隔成多間小房間出租)就把香港拉到了第三世界。新任的運房局長陳帆甫上任就視察深水埗三戶劏房,觸景生情,一度哽咽落淚。事實上,香港在過去20年被中國內地追趕並不奇怪,只是香港絕對沒有理由輸給新加坡,不但絕對GDP和人均GDP都輸了,而且在基本生活素質也輸了。對此,林鄭月娥也說「心有不甘」。
林鄭政府蜜月期結束
習近平要求香港「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這雖然是其四條要求的第三條,但實質是「第一要務」,是「硬道理」。發展是永恆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我相信,一國兩制最終是否成功,也只能以發展作為終極檢驗。
但事實上,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住房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習近平直接要求,「解決這些問題,滿足香港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我有一個判斷,過去20年,應該是香港回歸確立一國兩制的制度的時期,也可以稱為「確立期」;而未來10年、20年,則是新的時期,也可以稱為「發展期」。
因此,衡量林鄭月娥的政績,主要是看她能否將香港的經濟發展搞上去,把民生改善搞上去。聚焦發展,其實並不比搞政治,搞政改,搞23條立法容易。搞政治固然阻力重重,各種反對力量和持份者的利益爭奪,使到小小的香港「廟小神靈多,鬼怪多」而寸步難行。但是,搞經濟發展則從來也不是香港政府的強項。香港行政部門的傳統歷來是「小政府大市場」,積極不干預。因此,在香港與國家、與廣東討論到十三五規劃、討論到大灣區經濟合作,香港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便顯出弱勢。
再加上,立法會的極端反對力量也依然會以阻撓政府施政取得成績來凸顯政府無能作為主要策略。林鄭本來與泛民主派似乎有一個蜜月期,但是,DQ(褫奪資格)四名議員的裁決恐怕瞬間將「糖水沖淡」了,蜜月期提前結束。未來,立法會撥款恐怕還是林鄭政府施政的鬼門關,需要很高的過關勇氣和技巧。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不過,我最擔心的不是外部的困難,而是新的執政團隊未能正視公務員日益積累的惰性。林鄭月娥對自己的班子較多來自公務員隊伍感到欣慰,說一上場就可以順暢工作。但是,前立法會議員陳婉嫻在她的專欄寫道:「我關注的是,新班子幾乎清一色來自公務員團隊。無可否認,對比很多地方,香港的公務員在工作能力及廉潔程度都是首屈一指。但過去5年,我們見到的,很多問題都在公務員的官僚與程序上拖拖拉拉着,甲拋給乙,乙拋給丙,包括很多涉及勞工和福利的政策,都見到官員刻意地、純熟地將政策置於一層又一層的程序當中,嚴重阻礙了施政」。
我記得,內地改革開放之初,蛇口工業區領導人袁庚引用香港常說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口號,引起保守派抨擊。1984年1月,鄧小平首次視察深圳,肯定這一口號,接着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決定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那時,香港的效率真是沒得說的。就拿中英爭拗激烈之時推出的「新玫瑰園大計」十大工程,說幹就幹了。如今還有這個效率嗎?
且不要說我們的高鐵等重大工程屢屢延誤工期,增加費用,就說深圳河河套區開發,人家深圳說「土地權歸你們香港了,可是你們的進度太慢了,等4-5年後河套科技園可以入住時,5G時代已經開始了,智能汽車也開通了,第4次工業革命也許到尾聲了」。
又如,陳帆哽咽落淚「劏房」後,提出建「合法劏房」的措施,改善「劏房」的環境,房地產業者施永青也說是好主意,「予人耳目一新」。不過,諸位看官,大家預測一下,要幾多年才可以成事?
前特首梁振英政府臨尾推出幾幅郊野公園邊緣地諮詢可否開發建公屋,預計諮詢期為2年。相信,梁振英此舉也是為了林鄭開闢開發土地的一條出路,並且希望爭取時間,但是,這一諮詢就是2年。好了,等大家沒意見了,再建房也要到林鄭五年任期結束了。林鄭也說,上任後要開展全港開發土地的大討論,也不知何時開始,討論多久?似乎,現在港人已經忘記「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或者是麻木了。
我認為,當局當下最迫切需要檢討及改革的就是「行政程序」,凡事先寫顧問報告1-2年,再諮詢1-2年,這種拖沓的程序,公務員是有了「保險」,但是蹉跎了香港。
原刊於獨家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