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新絲綢之路的新興樞紐

斯洛伐克是新絲綢之路的轉運樞紐,現正積極發展及改善基礎設施,為歐亞貨物運輸量的預期增長作好準備。

斯洛伐克的人均汽車產量居全球第一位,對汽車及電子產品等出口導向型製造業甚具吸引力。同時,該國也是設立共享服務中心和業務流程外判中心的熱點。

斯洛伐克是新絲綢之路的轉運樞紐,現正積極發展及改善基礎設施,為歐亞貨物運輸量的預期增長作好準備。該國處於南歐及北歐的海港之間,擁有地利,也可因此獲益。

斯洛伐克政府也積極採用並推廣新技術,促進跨境貨物運輸。同時,該國繼續向亞洲擴展,例如計劃與香港展開避免雙重徵稅協定。該國的私營部門也熱衷為客戶提供服務,爭取成為他們開拓歐洲市場時可以信靠的商業夥伴。

斯洛伐克經濟的三頭馬車

自1993年1月1日與捷克和平分手後,斯洛伐克便推行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結構改革,希望成為歐洲最佳營商地點之一。斯洛伐克於2004年加入歐盟,2007年1月1日成為神根地區一部分,2009年1月1日起使用歐元,加上取消利息稅、利潤轉移稅和房地產轉讓稅等財政改革,均有助該國發展成為投資者的寵兒,這些投資者大多來自前蘇聯國家和西歐等地。

憑藉強大的工業基礎,斯洛伐克已成為歐元區增長最快經濟體之一。自2009年使用歐元後,該國GDP年均增長1.9%,是「16 + 1」模式(中東歐16國與中國的合作)中表現最好的歐元區成員。斯洛伐克集中出口導向型發展,因此對出口導向型製造業甚有吸引力,特別是汽車和電子工業,也是設立共享服務中心和業務流程外判中心的熱點。

一、汽車工業

斯洛伐克的機械工程業歷史悠久,與該國充滿活力的汽車工業聯繫密切。自2007年起,以人均計算,斯洛伐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產地,2016年每千名居民生產192輛汽車(全球平均為每千名居民10輛)。

汽車工業佔斯洛伐克工業生產的40%以上,佔出口總額三分之一。2015年,該國汽車產量首次突破100萬輛,去年升至104萬輛。預料到2020年,汽車年產量將達135萬輛。

這一驕人增長背後的推動力是三大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VW)、標致雪鐵龍(PSA)和起亞(Kia),他們先後於1991年、2003年和2004年起在斯洛伐克製造汽車,而其一級和二級供應商亦不斷在該國擴展廠房。

捷豹路虎(JLR)進入斯洛伐克較晚,已斥資建設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新廠房,將為汽車工業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動力。該廠預計在2018年10月竣工,投產後可使該國的汽車產量提高15%至30%,預期產能為每年30萬輛。按照計劃,2019年可生產15萬輛。

隨着汽車生產上升,斯洛伐克與汽車有關的研發活動亦很蓬勃,尤其是電動車產品及發展計劃,例如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器、電動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其他取得初步成果的汽車相關研發項目,還有美國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的座椅系統、奧地利ZKW的照明系統、德國大陸汽車(Continental Automotive)的刹車鉗、西門子(Siemens)的運輸自動化系統,以及本國企業Spinea和CEIT的高精密軸承減速機變速箱及自動物流系統。

二、電子產品

現時電子電氣系統佔乘用車整體生產成本約30%。顯然,電子工業正在塑造汽車工業的未來。

在此背景下,電子工業已發展為斯洛伐克第二大支柱產業,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1%左右。富士康(Foxconn)、三星(Samsung)、松下(Panasonic)和惠而浦(Whirlpool)等全球電子巨頭紛紛在斯洛伐克設廠,使該國成為歐洲市場最大的液晶電視機供應商,也是中東歐的主要家用電器製造基地。

儘管斯洛伐克沒有自己的汽車或電子品牌,主要以原件製造(OEM)方式為國際品牌生產,不過汽車和電子工業的成功對推動本土創新發揮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由AeroMobil建造,世界上最先進的飛行器;由ESET開發,獲廣泛採用的防病毒軟件(可對付惡名昭彰的電腦病毒Vienna);以及由Sygic生產,全球最多機構安裝的一種離線導航應用程式。

三、共享服務中心和業務流程外判中心

過去10年,斯洛伐克在優質高增值服務方面建立了領先的聲譽。該國擁有資歷高、通曉多種語言的人才,工資水平合理,辦公室租金具競爭力,加上投資優惠可達投資總成本的35%,吸引了超過60家共享服務中心和業務流程外判中心在該國設立。

這些中心的業務範圍多樣化,包括會計及財務、資訊科技、客戶服務、人力資源、採購、購物及訂單處理、銷售和市場營銷等,亦會為國外公司執行特定的外判業務流程。

斯洛伐克的共享服務中心和業務流程外判中心,大多由來自美國及西歐的公司設立,只有約3%來自亞洲。在該國活躍的中資公司有聯想(Lenovo)和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YFAI)。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和第二大城市科希策(Košice),基礎設施較現代化,地理位置優越,與中東歐其他城市的聯繫方便,因此外資公司多設在兩地。不過,一些新興樞紐正逐漸發展,例如班斯卡比斯特里察(Banská Bystrica)、尼特拉(Nitra)、普雷紹夫(Prešov)、特倫欽(Trenčín)、特爾納瓦(Trnava)和日利納(Žilina)等,可以提供更靈活的經營環境。

聯想在2005年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後,2006年在布拉迪斯拉發設立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支援中心,為相關地區的顧客及客戶提供服務。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於2007年在布拉迪斯拉發設立汽車商務中心,為歐洲及南非市場提供核心業務流程功能,如採購、財務、品質管理、客戶業務部門管理和人力資源等,並與其在該國的工廠及工程中心互相配合。

爭取成為新絲綢之路的轉運樞紐

中資公司選擇斯洛伐克,生產成本不是唯一的考慮因素。該國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歐洲與中國的3條轉運走廊的內陸樞紐。這3條走廊是跨西伯利亞走廊(斯洛伐克至中國東北)、哈薩克走廊(斯洛伐克至新疆阿拉山口),以及跨裏海走廊(斯洛伐克經阿塞拜疆及格魯吉亞至阿拉山口)。中國製造商可在12天內把零部件直接運往斯洛伐克的工廠,在歐洲最終市場附近加工。這樣,公司供應鏈的應對能力更靈活,又可享受在歐盟境內製造的免關稅地位。

例如,中國河鋼集團正在收購斯洛伐克最大的鋼鐵廠US Steel Košice,不僅有助於中國鋼鐵企業在歐洲業界立足,避開歐盟對鋼鐵進口徵收的高額反傾銷稅,也反映斯洛伐克擁有地利,接近歐洲為汽車及電子工業供應原料的非歐盟成員國家,例如烏克蘭。

雖然散裝貨物及非裝櫃貨物,如鋼鐵生產所用的原料仍是鐵路運輸的主要產品,不過斯洛伐克政府正積極投資鐵路基礎設施,提升高增值貨櫃運輸的競爭力。該國正加強由俄羅斯、哈薩克和白俄羅斯等前蘇聯國家所用的寬軌(1,520毫米)列車與中國及歐盟所用的準軌(1,435毫米)列車之間的貨櫃轉運能力。

重點項目包括烏日霍羅德(Uzhhorod)至科希策鐵路中,Mat’ovce至科希策一段寬軌鐵路的現代化工程,以及擴建多布拉(Dobrá)的多式聯運站。烏科鐵路的主要用途,是從烏克蘭運送鐵礦石到科希策附近的鋼鐵廠,而多布拉則是連接中國東北遼寧省營口港的鐵路在歐洲的終點。

為應付歐亞鐵路貨運量的預期增長,並加強對國際製造及物流公司的吸引力,斯洛伐克正發展並改造其多式聯運物流基礎設施,以善用該國位於多個港口之間的地理優勢。這些港口包括南歐的港口,例如斯洛文尼亞科佩爾(Koper)港和意大利里雅斯特(Trieste)港;以及北歐的港口,例如德國漢堡(Hamburg)港。

主要項目包括在科希策設立多式聯運站和全球物流及工業園區,在布拉迪斯拉發國際機場附近建設鐵路、公路和河流三式聯運站,以及在日利納(Žilina)和利奥波多夫(Leopoldov)建設新的多式聯運站。

斯洛伐克政府特別是財政部及運輸部,也積極採用並推廣使用新技術,例如電子鎖及電子清關系統,以便更有效地追溯或跟蹤跨境貨物運輸。為實現這一目標,該國政府正與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密切合作。

斯洛伐克與多國的聯合磋商工作現已初見成效。連接中國湖南省省會長沙及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歐亞貨運鐵路已於2017年6月14日恢復服務。鐵路途經斯洛伐克,並在斯洛伐克與烏克蘭邊界附近的多布拉多式聯運站進行貨櫃轉運。

在運輸及物流領域,斯洛伐克與中國於2015年11月26日在北京簽署《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在此之後,斯洛伐克還爭取向亞洲擴展,其中包括計劃與香港展開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的談判。

除公營部門發起的項目外,布拉迪斯拉發的商業顧問公司D1 Solution和奧地利的綜合物流商歐展國際貨運(Cargo-Partner)等私營企業也大力投資,以吸引有意在中東歐物色可靠商業夥伴的客戶。

D1 Solution為客戶提供訂製式服務,從建立端到端供應鏈到銷售和客戶管理等。該公司的定位,是成為有意進入歐盟市場的本地及海外公司的商業合作夥伴。 D1 Solution建立的國際商貿會展中心位於該國主幹道D1高速公路和繁忙的503國道交匯處,自2016年6月開業以來已吸引一些中國照明技術生產商入駐,包括Weledu集團,以及BestLumi、CEC/SED、EFG和MCOB等會員/合作夥伴。

D1國際商貿會展中心不僅為客戶提供辦公空間,還有長期的產品展示場所。
D1國際商貿會展中心不僅為客戶提供辦公空間,還有長期的產品展示場所。

歐展國際貨運藉着其在中東歐的強大市場地位,以及設於布拉迪斯拉發和多瑙斯特雷達(Dunajská Streda)的物流中心(靠近斯洛伐克最大鐵路終點站),也擴展在該國的轉運及倉儲能力,進一步加強該國在中東歐腹地的多式聯運。

歐展國際貨運已在亞太地區積極開展業務,在中國內地、香港、台灣、韓國和東盟其中5個成員國(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泰國及越南)設有辦事處。在截至2016年的10年內,該公司在亞太地區的營業額從2,300萬歐元增至1.8億歐元,並希望到2020年提高到3億歐元。

為實現這個目標,該公司於2016年10月在上海開設新的保稅倉庫,並制訂計劃以推動服務持續發展,特別是在資訊科技、電子商貿解決方案,以及食品飲料、醫療保健、紡織品及時尚產品等特定行業的專業服務。

該公司的斯洛伐克總經理Tibor Majzún表示,斯洛伐克的成本效益具競爭力,加上現成的多式聯運服務,日益受到有意在歐洲物色區域配送基地的亞洲公司歡迎。

他還認為,一帶一路的成功實施,特別是加強歐亞運輸,不但對富士康、宜家(IKEA)、三星等重量級企業以及上文提及的四大汽車製造商有利,亦將惠及其他公司。他說,歐展在香港設立亞太總部,可以此作為管理平台,促進歐亞之間的海陸貨物運輸業務。

香港貿發局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