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中國真正的敵人

——成功踐行中國模式的國家

出現更多行中國模式的國家其實正中西方精英之懷,他們不須只靠愈來愈自以為是的中國精英。

紅色中國從立國開始就是一個鬥爭的國度。因為官方意識形態就被最高領袖稱為鬥爭哲學。紅朝太祖有一名言:7億人(當年的人口數)不鬥行嗎?在毛主席當政時,中國內鬥外鬥,鬥個不亦樂乎,自然也鬥個一塌糊塗,鬥到很多國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要不是偉大領袖蒙祖師爺寵召,龍馭賓天,中國還真不知要鬥到何年何月的。很明顯鬥爭需要有對象,這些對象在不同程度上就是敵人,在太祖朝的中國,內外可以說到處都是敵人。

紅朝太宗務實得多,根本不提倡鬥爭哲學。對內把鬥爭對象赦免了。國際上與美帝蘇修和各國反動派(即帝修反) 全都冰釋前嫌,化干戈為玉帛和好了。中國因之脫胎換骨,崛起騰飛了。三十年河東之後,中國似乎又要三十年河西了。毛澤東遺緒在他哺育成長的一代人那裏,突然又被呼喚着。對內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敵對勢力;對外敵人更多,西方國家到周邊國家除了俄國,巴基斯坦和柬埔寨很少不被視為敵人而遭口誅筆伐的。

中國真的有那麼多敵人嗎?那些秉承毛氐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遺緒的毛時代孩子們,可能根本不瞭解,在現代社會什麼樣的國家才是中國真正的敵人。以盲左最經常攻擊的美國為例,美國是中國的敵人嗎?那些人可能不會明白或者不願意承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塲經濟制度的成功甚至它的可行性根本建基於一個強大的美國。即便中國自認為羽毛己經強硬的今天,如果美國真的突然衰弱,世界上受最大沖擊的將是中國。這樣的國家會是中國的真正敵人嗎?那些詛咒美國的盲左,根本在智力上有所欠缺。實際上美國不是我們的敵人,日本不是,西方不是,韓國也不是。這些國家甚至在國家根本利益,我這裏指的是經濟利益與我國並不存在根本的沖突。關於美國對中國的重要性本欄將另文詳盡分析。本文從國家制度層面分析,實行什麼樣制度的國家會在利益層面與我國發生沖突,從而成為我們真正的敵人。

並非所有相同制度的國家都能和衷共濟

在現代社會,世界上曾經出現過多種不同的國家制度,這裏說的國家制度主要內涵是國家的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在同一個歷史時期,通常有多個國家實行相同或近似的制度。如二戰時期,主導世界的幾個主要國家就實行3種不同的制度:德意的專制+市塲經濟,英美自由民主+市塲經濟以及蘇聯的專制+計劃經濟。各個國家都傾向於與具備相同制度的國家連成一線,組成同盟,如德意組成軸心國,英美是同盟國,真正物以類聚,國以制分。蘇聯的制度早年形單影只,但戰後也忙不疊構建了十多個國家連成一線的陣營即社會主義陣營或東方集團。很多時候,實行相同制度的國家多有一種情感上的親近感,有時包括官民,有時只存在於官方。

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說,民主國家從不會發生戰爭。但如果把它延拓到相同制度的國家之間不會發生戰爭那可就大錯特錯的了。中蘇當年在相當長時間內互相對恃,並曾真正動過槍炮,要不是不同制度的美國出面制止,中國還可真成為日本以外,第二個被使用原子彈的國家呢。至於蘇聯對東歐國家使用武力,如1956年對匈牙利,1968年對捷克。還有1978年越南攻打柬埔寨,1979年中國打越南還真是不勝枚舉的。

中國大陸的一般民眾,從自幼受灌輸的意識形態出發,往往對與自己制度不同的國家有一種抗拒排斥的情感。在當前凡是西方民主國家幾乎都被視為異己,目為敵對勢力,加以咀咒;對於與自己制度相同的國家,不管在國際上多麼臭名昭著,千夫所指都予以同情寬容乃至禮贊。當年之對待赤柬到一直以來對待北韓都是這樣。內地民眾真正處於一個誤區,沒有分辦制度造成的國家人格在國際關係中的決定性作用。

西方民主國家精英實行了角色轉變,聰明頭腦流向經濟文化領域。一方面國家有強大的創新能力與高效率的經濟;另一方面精英摒棄通過國家暴力搶奪其他國家的財富。這使西方民主國家之間不再以戰爭解決它們的分歧或爭執。

對於沒有實行這種角色轉變的其他國家,精英對內以權力進行搜刮,對外以暴力實行搶奪與霸佔,這樣的國家人格自然無法保証戰爭不會發生。

中國模式的本質

中國現在實行的制度或模式在本質上精英繼續以掌握權力以取得利益,與歷史上很多國家精英的角色並無二致。只是中國精英更幸運,正逢長於創新與經營的西方精英發起全球化,追逐私利,把本來在西方國家進行的,需支付較高薪資的工序與其他經濟活動遷往國民在精英管控下,服貼聽話,願意接受低薪酬的中國。

中國這種發展模式所以得行其道,首要的條件是它正好符合西方精英急切追逐私利的需要,為這種中國模式提供成功之門:大量資金作為資本湧入中國,這些資本所代表的大量先進生產技術;通過貿易自由化,從最惠國雙邊協議到WTO世界貿易架構為中國產品提供巨大市場;通過教育交流,西方的大學為中國培養幾乎所有最頂尖的人才。如果不是因時際會,如果不是美國為首西方的善意,(當然中國模式符合這些國家精英的利益是產生這種善意的重要原因,可以說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精英除了擔當原來的統治者角色外,在相當程度上還加上了西方精英在中國的監工角色,從利益角度上,是西方精英的合作者)只以中國自己的潛力,要達到今天的發展水平少說也要花多以倍數計算的時間。在中國模式下,西方幾十年殫精竭慮的發展成果幾乎在中國加入WTO10年內全部搬往中國。這是現代世界任何一個成功的大國從未享有過的歷史機遇。鄧小平帶領中國贏取了這一機遇。對於中國來說,所以贏取這一機遇關鍵在人口規模,有着幾乎無限的人手,同時是中國精英的統治術。鄧小平治道比之毛澤東靈活得多,不是只以剛威懾全民,讓全民皆窮:而是兼之以柔,誘之以利,從而取得成功。

世界經濟:溢出與虹吸

瞭解中國取得成功的本質就不難理解,中國模式是排它性的,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排它性的一種制度模式。為什麼說中國現行制式模式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排它性的呢?歷史上的制度模式在前現代之前,大抵都是自產自足的自然經濟,自然經濟因為交換只起輔助補充功能,總的說來是封閉的,經濟單位擔當生產兼消費的功能,具有封閉性。封閉性的經濟互不相干,可以老死不相往來,自掃門前雪,既不互相排斥,也無相容而得額外之益。現代社會的計劃經濟,在純經濟層面完成是封閉的,基本上與前現代經濟的封閉性相近似,除了政治需要而外,這些國家之間,經濟上基本上沒有太大的互相關聯。因為在一個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在生產與消費單位之上有中央計劃機構作為經濟決策機構,且不說這種制度的效率問題,這一計劃機構不會容許不在他們控制的外部不管是輸入或輸出的擾動。

實行市場經濟制度的經濟體,因為生產與消費主體都是自主的,在利益驅動下,有着大規模的市塲活動。在全球化下,市塲活動越過國界,形成世界性的市場。因為經濟發展階段與實行的制度存在巨大差異,我這裏指的制度是國家對經濟的掌控及政治制度反映的精英角色問題,世界上實行市塲經濟的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擔當的角色可分為兩大類:西方日本因為實行自由民主制度,精英角色實行了轉變,聰明頭腦流向經濟文化領域,產生大量創新技術,推動經濟發展,這些創新技術在全球化下輸往要求最低工薪的地方,使這些地方經濟受益,西方日本可以說是全球經濟的溢出之源;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低薪酬取勝,是全球經濟的虹吸之洞。在相當程度上集權的中國與民主的西方構成一種溢吸的微妙關係。至於遠離全球化的其他國家溢與吸規模不大,本文姑且置之不論。

中國不可向世界普及自己的模式

中國一些不太瞭解自己成功之秘的人們,耽於成功的飄然之感,汲汲於向世界推廣自己的模式,奢言輸出軟實力,務必壓倒歐美日本。如果真的如願以償,尤其是如果有若干人口大國,真的改行中國模式,中國不但不會增加盟友,在世界上提高聲勢,而只會為自己制度強大的競爭對手,最終成為真正的敵人,帶來巨大的挑戰。

西方日本的溢出經濟是相容的,帶來的是更多的創新。中國模式的虹吸特色是排它的。在溢出源給定下,虹吸的效果與虹吸國數量成反比。當年因為中國在全球人口大國中最早實行市塲轉型,把印度蘇聯拋在後面,印度因為國家力量一向較弱,受制地方與傳統文化而不具備虹吸所需的條件;俄羅斯在計劃經濟死亡的廢墟上,浪費太多時間處理計劃經濟的殘軀而錯失與中國爭奪虹吸中心的優勢位置。就是這樣,中國獨得全球溢出之利,也就是成為全球化的唯一真正贏家。

中國不要成為自己宣傳的俘虜,以為向全球推廣中國模式帶來榮耀,實際上帶來的只會是使中國模式暗淡下來的虹吸國,分薄中國的利益。出現更多行中國模式的國家其實正中西方精英之懷,他們不須只靠愈來愈自以為是的中國精英。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