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通脹鬆信貸 A 股爆升利經濟

2014年中國股市整體表現異常突出,有人擔心是否是一時的非理性表現無法持續。作者在文中分析中國近年經濟態勢和股市走向的關聯,認為股市現在可以說是一個catching up的過程。
上證綜合指數由2014年年初的2000點附近,直至到年底,約有50%的升幅,而在年底最後幾個月,升勢尤其厲害;總成交金額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更試過全日單日高低波幅逼近9%,打破歷年來紀錄,「瘋牛」表現震驚全球。
 

A 股「瘋牛」表現震驚全球

 
不少人擔心,這只是反映以散戶為成交主導的中國股市不理性的一面,但問題是,為甚麼他們不早點不理性,卻要等到2014年下半年才不理性呢?
 
面對 A 股「三勁」(成交額勁、交易量勁、高低波幅勁),市場人士有提出不少原因去解構。有人歸咎於政策市主導,認為近期的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會議等,透露了中央對經濟改革的決心,再加上2014年的措施,例如「一路一帶」、國企改革概念股等,都是利好消息;亦有人認為內地樓市低迷、理財產品監管收緊、銀行息率降低,所以資金轉炒股市;也有人歸功於中國證監會2014年推出了改革措施,如股票上市的登記制度,又加強立法執法的力度,恢復投資者信心;最後,當然也有人指出是滬港通帶來的新光景,憧憬更多海外的投資者進入 A 股市場,甚至是被納入 MSCI 成分等。
 
當然,這些所有因素可能都和市場轉強有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市場大升之前,不是有太多的專家看好A股市場,甚至一直到7月中時,A股真的開始了轉勢後,以上所謂的利好因素已經出現,卻仍然只有少數的專家看好 A 股市場,然後當已經升了50%之後,才用同樣的因素看好,就會給人一些馬後炮的感覺。
 

巴菲特的股市理論

 
有趣的是,在眾多理由當中,有一個因素卻較少被人提及,就是股神巴菲特的低通脹利股市理論。眾所周知,巴菲特一直說自己「不懂股市,只懂股票」,並強調個人對股市認知程度屬於零,換句話說,他一直強調不會知道股市明天是會升或跌。
 
然而,如果你問巴菲特,預測股市的重要指標是甚麼?其實他早在70年代末期發表《通貨膨脹如何欺詐股票投資者》(How Inflation Swindles the Equity Investor)文章中便指出答案: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
 
巴菲特以「不懂股市,只懂股票」的哲學贏盡一切。(亞新社圖片)
巴菲特以「不懂股市,只懂股票」的哲學贏盡一切。(亞新社圖片)
 
巴菲特認為,股價高低與通脹率有相互影響關係。簡單而言,高通脹環境會削減股票價值,利率高企令股市「無運行」,股票表現可與債券一樣不佳;低通脹環境則很少影響企業盈利能力,故此不會影響股價和派息。歷史上最經典的例子,當然是美國上世紀80年代初,美聯儲的 Paul Volcker 成功征服了美國的高通脹,為美國股債30多年的大牛市打好的基礎。
 

回顧近年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的走向

 
筆者年初的時候,就發表了一篇文章《高息高通脹  A 股大敵》,指出中國內地的過去幾年,尤其是2011年和2012年時候,高達4至6%的通脹,正是 A 股的大敵;而且,這個官方的數字,和民間感受到的真正數字有所差距,官方數字應該低估了當時實際通脹;與此同時,這段時間,也正是影子銀行的高峰發展期,反映了官方利率和市場利率嚴重脫節,影子銀行所提供的利率,就是不少中小企所面對的具體市場利率,當時的借貸息率可達20至30厘,甚至有「過橋」的借貸,貸款更高於100厘年利率。
 
 
 
當然,筆者必須要再一次指出,中國的經濟面臨的困難非常巨大,一如筆者在年初的文章《調結構下人仔焗貶值》,簡單來說,就是中國經濟「一面做結構轉型,同時又『去槓桿化』,更要兼顧保就業」;要保持平衡穩健,避免硬着陸,不是沒有風險。其實,去槓桿化就是中國經濟放緩和低通脹的主因,但為了避免硬着陸,中國又一方面允許信貸適度擴張,於是,就出現了低增長、低通脹、但信貸又不會過緊的有趣局面;而這些正是利好股市估值上升的因素。
 
對中國政府而言,A 股爆升,是否真的值得擔心呢?筆者認為也毋須過分憂慮,現時中國股市總市值佔 GDP 的比例,比起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仍然屬於偏低的水平;當中國中產增多、人口老化,如何應對退休理財這個難題,就必須要在房地產和銀行存款以外,提供另類的投資增值工具,才能有效面對退休保障這個計時炸彈。
 
事實上,發展股票市場,助正面刺激經濟的生產力,當投資者願意把資金投放股市,企業可以增加融資渠道,提升企業價值,最終對實質經濟有幫助之外,企業與投資者均有所得益。
 
 
原文刊於《香港經濟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黃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