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18:11:3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香港可行嗎?

在不少外國和國內成功的經驗面前,不少香港教育工作者都有意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不過,值得深思的是,這種學習模式是否只適用於某些科目或課題,需要一定的資源和背景,並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動機和能力,而且與當地師生的教與學文化相適應。反之,在沒有上述條件下,將之應用在不同背景和科目的學習上,會否變成得其形而不得其神,甚至出現「一場遊戲一場夢」的情況,實在值得深思。
近幾年,翻轉課堂教學法在教育界大受熱捧,香港不少學校躍躍欲試,已加以實踐者大不乏人。翻轉課堂是由英語 “flipped classroom” 翻譯而來,意指將傳統教學的模式和流程翻轉。傳統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安排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在翻轉課堂下,學生在家中細閱老師準備的預習材料,或瀏覽教師精心攝製的教學片段,以此掌握課題的基本知識,然後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期間或由老師解答同學遇到的難點,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知識體系,或由同學分組討論,以小組協作的形式,共同找出答案,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只扮演從旁協助的角色

  
翻轉課堂之所以風行一時,其亮點在於教學設計原則包含自主學習、資訊科技、思辨討論、同儕學習等元素。如能成功推行,同學既可善用資訊科技在家中學習,也可以養成課前預習和備課的習慣,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將大為提升。在同學預先準備的情況下,課堂節奏會更為緊湊,課堂的學習容量大增。由於老師處理知識講解的時間大減,同學在課堂上有更多機會進行分組協作和討論,同學因此更積極參與課堂,全情投入於活動之中,並勇於表達己見,主動性和表達能力都可以大為提升。與此同時,課堂時間減少了被認為是低階的知識講授,更多的空間可以留給高階的活動,課堂的質量可以大為提升。更重要的是,老師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扮演從旁協助的促進者,課堂的學習並非由老師一板一眼地預先設計,故能激發了同學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這幅美麗的圖像下,在不少外國和國內成功的經驗面前,不少香港教育工作者都有意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不過,值得深思的是,這種學習模式是否只適用於某些科目或課題,需要一定的資源和背景,並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動機和能力,而且與當地師生的教與學文化相適應。反之,在沒有上述條件下,將之應用在不同背景和科目的學習上,會否變成得其形而不得其神,甚至出現「一場遊戲一場夢」的情況,實在值得深思。
 

在港推行限制多

 
在教學內容上,如果科目涉及複雜和深奧的知識架構,只憑同學在家中預習,就是否可以具備充足的基礎知識?面對艱深繁複的教學內容,老師只用短短的十數分鐘或設計一些預習活動,就足以令學生完全掌握和進入討論階段?據知內地不少成功推行的學校,學生(特別是寄宿生)在放學後要進行數小時的自習或教師補課,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應付高階的思考和討論,香港學校和學生具有這樣的傳統嗎?在學習動機上,香港的學生是否願意每日回家後花時間為各科逐一預習(除非是名校或精英班的學生)?為什麼連上課也沒有興趣的同學,會忽然願意花時間在家中觀看教學片段或完成導學習作?在學習差異上,是否所有同學都有足夠的自習和理解能力去把握片段內容?在數碼鴻溝仍然嚴重的香港,我們可以假設來自不同社經背景的同學都有機會在家中安靜地用電腦上網學習嗎?在學習文化上,香港以功課和測驗多而聞名,我們可以假設同學在放學後都有足夠時間預習嗎?在資源配套上,香港老師要應付大量的習作批改、行政文書工作、課後補課測驗等事務,集體備課的文化仍未普及,依賴教科書出版商提供資源的情況仍是主流,我們可以假設有空間去布置自主學習任務、製作優質教學視頻、構思課堂學習活動嗎? 
 
縱觀推行多年的教改,我們欠缺的不是崇高的理想和動人的遠景,而是妥善的規劃、執行的細節和適切的配套支援。翻轉課堂能促進自主學習和同儕協作,遠景的確吸引,一些國內外成功的例子也令人心往神馳,但翻轉教學並非速效的萬應靈丹,成功與否須視乎種種關鍵因素。在推行種種教學創新前,沒有先作仔細考慮和規劃,為成功創造合適的條件,結果是可以預見的。
 

黃家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