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 世間只有一個

世間只有一個林青霞。以美著稱於影壇上的,「古」往今來多不勝數,唯獨林青霞能夠以她最獨特的氣質,就算息影至今仍具極大吸引力。

上文:回憶印象中的玉人:林青霞

1981 年,林青霞接受香港導演譚家明的邀請,出演《愛殺》Ivy一角。譚家明作為香港電影新浪潮一員,深受高達(Jean Luc-Godard)影響, 如鮮艷色彩、角色面對鏡頭、大background、構圖配搭等,然而 Ivy作為陷入精神狀態有異的傅柱中(張國柱飾)恐怖狂戀中的女人,飽受驚駭、花容失色,與她之前銀幕上那些花前月下、沙灘漫步的談情說愛演出可謂大相逕庭。當然,正如一些朋友所指,林青霞在言情片這一類型中也不僅僅只是裙輕帶風、一笑一顰,其中也有些角色甚具個性的,但始終難脫文藝片女星這一印象。因此,這一年,林青霞出演Ivy這角色,可能就是她最重要轉型的一年。

擺脫文藝女星印象

徐克可能是「最懂」林青霞的香港導演了。人們發現,林青霞主演徐克的電影最為出彩。

林青霞曾主演過徐克執導的影片包括《新蜀山劍俠》(1983)、《我愛夜來香》(1983,泰迪羅賓導演,徐克監製)、《刀馬旦》(1986)、《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及《新龍門客棧》(1992)。

林青霞進入徐克作品時剛好已有從影十年的經驗,到了將近從影二十周年之際,不知道徐克是否受到李翰祥在《金玉良緣紅樓夢》讓林青霞反串飾演賈寶玉的啟發,當他要拍攝《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時,用林青霞飾演東方不敗便成了不作他人之想的人選。看過該片國、粵語版的,均認為國語版配音要比粵語版出色。當然,魅惑妖冶、自負霸道並冷酷到底的東方不敗能夠令觀眾留下極深印象,眾口交譽,除了林青霞的先天之優點和她對角色下了工夫,亦得益於香港類型電影的成熟、發達及多元,被這樣一個創作、製作環境所薰陶;加上她經歷的電影生涯所收穫的造詣和努力,方令她通過這部影片、這一個角色登上她事業之巔。即使在徐克其他影片中,無論是《新蜀山劍俠》裏的瑤池仙堡堡主,或是《刀馬旦》裏的曹雲,又或是《新龍門客棧》中的邱莫言等,都令她成為少有能橫跨類型(古裝武俠片/喜劇)及時代(時裝/民初/武俠)的台灣女演員。

攀上演藝事業高峰

自然,嚴浩的《滾滾紅塵》(1990)當屬林青霞極其矚目之作,因為該片影射了張愛玲與胡蘭成之戀。女作家沈韶華(林青霞飾)愛上了富有才華的章能才(秦漢飾),兩人苦戀於動盪年代,身份的衝突令兩人難以走到一起,結局是迫於無奈的分手——這恰似林秦二人的愛戀歷經多年卻沒能善終,何況這部影片又是他倆的最後一次合作,這是否因而令林青霞對這角色投入更深更多感情,演來格外細膩動人?且不管甚麼原因,她與秦漢這次再度合作,至少都能引起眾人關注。事實上,導演嚴浩對本片的處理、掌控有著相當高的水準,將動盪紛亂時代的男女私情敘述得盪氣迴腸,畫面表現唯美又具時代氣息,那麼,林青霞與秦漢作為動人一對的最後一次表現,她表現出來的全情投入讓人動容,特別對台灣觀眾而言,那是必然的。電影於當年金馬獎一舉奪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女主角等共八個獎項。林青霞終憑沈韶華這個角色榮登金馬影后寶座,是她在演藝事業上的最高成就,也是她成功從明星升級為真正演員的洗禮。

1994年是林青霞從影第21年,也是她在銀幕上的最後一年。同年,她下嫁香港商人邢李㷧。她真的息影了,並定居在香港。

林青霞算得上是個現象級的明星演員,不論她的「忽然」出現令人驚艷,接下來是眼花繚亂、長嗟短歎的那些空中樓閣式的細情小愛,卻憑此紅遍港台東南亞;又或是她出道不久便反串去演一個男人,然後,是個亂世才女,敢為愛犧牲,也憑此勇攀演藝頂峰。再然後,她又忽然從言情女星躍至武林當起英姿颯爽的女俠、魔惑妖魅的東方不敗⋯⋯

世間只有一個林青霞。以美著稱於影壇上的,「古」往今來多不勝數,這些大美人們以不同氣質展現她們的風采,但唯獨林青霞能夠以她最獨特的氣質,就算息影至今仍具極大吸引力,偶爾還佔據報刊(互聯網是難以表現她那股懾人嫵媚的)頭條。敢於嘗試、突破的林青霞,出道時正處台灣、香港電影旺盛年代,拍片很多、很多,因而多了很多不同的機會:從原來青澀純情江雁容(《窗外》)到談情說愛的柔情少女或苦陷愛戀的富家千金或中產女到英氣的楊惠敏(《八百壯士》,1976);至倏而失魂落魄的 Ivy,再回到浪漫卻痛苦愛戀的沈韶華;然後忽爾反串賈寶玉,進而至妖冶卻不乏凜然的東方不敗,然後到迷離俠女慕容嫣/慕容燕(《東邪西毒》,1994)⋯⋯所有這些角色的轉變,在過往的美人女星中,十分罕見。因此,絕代芳華者,至少至今為止說「世間只有一個林青霞」並不誇張。

(編按:有關林青霞在台灣文藝片的演出,可參考本書蒲鋒:〈直須看盡洛城花 香港當代女星縱橫談〉一文。)

摘錄自《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獲出版社授權發表。


新書資料:

由影評人執筆,為香港女星繪出個人肖像,呈現眾星繁花似錦的集體景象。

書名: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
策劃: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主編:卓男、蒲鋒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