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前水腫

經前發生的水腫,只是輕微的皮膚腫脹現象,成因源自腎的不善操作。

曾經聽說過一句古老流傳下來的說話:男怕穿靴,女怕戴帽。那不是形容穿着,而是指體態。穿靴是隱喻腳腫;戴帽是頭腫。說的是,如果男人病久後出現了腳腫的情況,大可以會是大限到了,進入危險期,有生死存亡之虞。以女性而言,頭腫能帶來同樣的顧忌。

腫從何來?

人的身體中,器官、組織,甚至細胞與細胞之間,到處有間隙。但這些空間卻不是空的,往往有體液充斥。體液的成分主要是水。水的(不尋常)堆積,若發生在接近外皮之處,可以令局部皮膚隆起,我們稱之為「水腫」。

有道是「打腫臉充胖子」,但「腫」當然並不等同「胖」:用手指按壓時,水腫部位表現出明顯的凹陷,過一陣子才會恢復原狀。臨床常見症狀的水腫,叫edema。如果液體積聚於體腔中,有另一個名稱,叫「積水」(hydrops),例如在胸腔可以有肺積水。尚有比較嚴重的「全身水腫」(anasarca),若肝腎功能極端失衡可以致之。

經前可以發生的水腫(bloating),那只是輕微的皮膚腫脹現象,成因源自腎的不善操作。試稍稍說明。負責過濾血液的「腎小球」像一個筲箕,用以過濾「須排泄出體外的」液體,我們姑且稱之為「初尿」。初尿中含有很多不同的成分,其中有些部分是身體不想丟棄的,換言之,在未排泄前須回收。回收的第一步,正是「過濾」,那是一種物理性質的操作。

在初尿中,任何分子量在53000道頓(Dalton)或以下的物質,都會被腎小球濾出(冇得留低),被分隔出來,由一個叫「鮑氏囊」的小器官收集。尿中的鈉(可來自鹽「氯化鈉」)只有23道頓,因此理論上會流失,經尿排走。但身體有「礦物類皮質激素」,協助腎小管細胞回收(re-absorb)「腎小球過濾液」中的鈉,送回血管。在月經中分泌的黃體酮,能將這激素的接受體蓋上,從而引發「尿鈉排泄」,令血液中的鈉含量下降。當血液中的鈉比較細胞中的鈉含量低,會出現一個「滲透作用」,令水滲入細胞。細胞腫大,於是產生水腫。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顧小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