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送別李昭 重提耀邦改革

全身投入經濟改革的實踐,也是「耀邦精神」的一大標誌。

清明思耀邦  批兩個凡是

4月4日清明節,許多民眾到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德安縣的共青城,向富華山的胡耀邦墓園獻花,表達對受冤屈的改革家敬重、思念之情。有人提到40年前(1977),他在政壇復出任中央黨校副校長的改革,後來推動了「實踐檢驗真理」與僵化的「兩個凡是」之論戰,打開了批判毛晚年錯誤和左禍的一扇門。

清明前後,也有人到胡耀邦在北京的故居,表達對其夫人李昭(1921.12.20—2017.3.11)哀悼之情。李昭的骨灰,將從北京八寶山移至共青城,與胡氏骨灰合葬一起。

李昭的官方告別儀式於3月17日在八寶山舉行。第一黨媒《人民日報》無刊訃聞,有海外媒體表達「奇怪」之感,並有政治猜想。

這並非奇事,而是「一黨領導」體制下的「定格量化」常態。

是否刊訃聞  依定格量化

所謂定格量化,是本欄對「一黨領導」體制秩序文化的一種概括。意涵是:在注重等級、特權的權力體制中,官方確定幹部的規格,並量化其應享受的待遇。

就訃聞的規格而言,高於部長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副國、正國級),可享《人民日報》第1版的版位,正部級的版位則在第4版;兩者的量化差異,還在於前者的篇幅大,後者的篇幅小,前者在亡故第2天刊出,後者通常在3至8周後發表。副部級或以下官員,不能在《人民日報》刊訃聞。

李昭生前曾任北京市紡織局局長,退休後任北京市服裝業協會會長,是直轄市正局級,相當於省政府的廳長、國務院的司長。一個「延安幹部」(1938年前後參加中共工作,號稱三八幹部)的職級未提升到副部級,是因為耀邦在位時避嫌,要李昭讓他人先提級。李昭病故前,只是正司長職級(享副部級醫療待遇),訃聞不刊《人民日報》是「定格量化」的常態。

地方高幹的訃聞,多在地方黨報刊出。李昭的官方訃聞,是在3月21日刊於《北京日報》。此報是北京市委機關報。

李昭的告別儀式有兩種,一是在八寶山舉行的官方儀式,二是寓所的吊唁。不少參與者,是與胡家沒有來往的小百姓,大都是四十後、五十後出生者,他們表示敬重廉潔簡樸的阿姨李昭,胡耀邦任中共中央職務時,她為要求平反冤案的上訪者轉信。

網上的留言,多表達兩情交錯:在「送別阿姨李昭」中,「思念改革偉人胡耀邦」;對胡氏遭抹黑陷害(1987),表達感慨。

面對香港有線電視的現場採訪,思考型的紅二代周女士(其父曾任海軍副司令員)直言李昭心願未了:「生前一直盼望等到耀邦平反,獲得公正評價的一天,但未等到這一天。」

對於2015年耀邦百歲冥壽紀念,周氏認為,會上的「致詞」倒退了;現在不提政改是「專制依舊」(大意)。

李昭遺像。胡耀邦史料信息網圖片。
李昭遺像。胡耀邦史料信息網圖片。

為冤案平反  提出實踐論

人們稱耀邦是改革偉人,是符合歷史事實。「耀邦精神」的「內核」,是尊重事實,全面改革,清除封建殘餘和文革遺毒,改善人民生活。

在葉劍英賞識、提攜下,耀邦走向反左、改革的不歸之路。在1980年2月任中共中央主席制下的總書記(相當秘書長)之前,耀邦先後任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秘書長,一直在收拾文革殘局和探索改革的第一線。1982年9月十二大後,任總書記制下的總書記(1982—1986),並無總書記的實權,夾在大家長鄧小平、副家長陳雲之間,在舉步維艱中仍推進一系列改革。

耀邦參與改革最為人稱道的,是大力為政治事件翻案。最初,以中組部長身份主持翻案,為毛文革(1966—1976)的冤案平反,他說服「上級」把上限延至1955年,一直翻案至「胡風反革命集團」,止步於小平參與處置的高饒事件(1954、1955)。這一系列艱險的平反,體現了他反左和糾錯的使命感、甘冒政治風險的魄力。

他和他的團隊大力推動政治事件平反,受惠者不只是幹部,還有大量的知識分子和民眾。讓「黑五類」中所謂地主、富農及其子女脫離「賤籍」,尤使他們改變了命運。

參加吊唁的胡啟立(左)與胡德平。
參加吊唁的胡啟立(左)與胡德平。

衝極左禁區 批個人崇拜

「耀邦精神」的第二個標誌,是衝破極左僵化教條的禁區,變通毛的決策,變革執政理念。

面對極左的「兩個凡是論」(凡是毛的決定、凡是毛的指示,都要維護、遵循),他提出「實踐檢驗真理論」:所有的理論、政策都不能脫離現實和人民,要尊重事實,接受實踐檢驗,所有錯的東西都要改正;必須正視毛澤東「左的錯誤」,並適當批判他,遏制個人崇拜的造神;堅持反左,全面否定文革。

他的實踐觀,與政治、經濟改革的探索息息相關,獲得思考群的讚賞。上述的紅二代周氏,在一篇回憶錄中寫道:

「是非曲直應該由歷史來作出評判。試想,如果沒有1978年那場真理標準的討論,不能衝破『兩個凡是』的思想禁區,那麼中國人現在的生存狀況恐怕不會比今天的北朝鮮好到哪裏去。」

行包產到戶  救飢餓農民

尊重知識論、改善知識分子處境,是「耀邦精神」另一標誌。

胡氏反覆倡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批判毛時代對知識分子的左偏差,呼籲勿亂打棍子、以言入罪。

他支持副總理萬里發表「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演說(稱要結交當面直言不諱的諍友);他又讓中宣部長朱厚澤提出三寬論,以寬鬆、寬容、寬厚的理念,營造比較和諧的社會環境。

全身投入經濟改革的實踐,也是「耀邦精神」的一大標誌。

胡氏傾情推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支持萬里、趙紫陽、池必卿等,分別在安徽、四川、貴州試行包產到戶,並取得第一代葉劍英、鄧小平、陳雲的支持,在1984年使農奴化的人民公社體制解體,農民大體走出飢餓的困境。

他也推動粵、閩經濟特區的建立,促成個體戶、私有經濟的萌芽和發展,後來又支持總理趙紫陽牽頭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984),為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

表,胡耀邦夫人李昭經歷
表,胡耀邦夫人李昭經歷

本文英文節譯: http://www.ejinsight.com/20170324-hu-yaobang-a-great-leader-chinese-people-will-always-miss/

本文原題〈送別阿姨李昭 思念偉人耀邦〉,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附表後授權本網發表。

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