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需要一位怎樣的新校長?

港大需要物色一位有學術地位、具領導風範、執行力強、親和力足、熱愛香港、認識中國、放眼國際,這樣的人選不論在海外或是本地能找得到嗎?我們拭目以待。

同樣是這個題目,我在1995年初便在《信報》發表過一篇文章,適逢香港大學又要換校長,我嘗試在20年後再寫一篇。

今年春節後香港高等教育界一個重大新聞,是港大校長馬斐森教授宣布辭職,明年1月到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擔任校長。港大校長五年一任,他2014年4月上任,只做了不到三年便提出請辭,很多人認為事件不尋常,估計涉及政治因素。馬斐森校長在記者會盡量解釋他提前離任與政治無關,只因愛丁堡大學的寶座實在無法抗拒,他選擇中途離任,辜負了港大師生與社會人士的期待。港大馬上展開遴選新校長的程序,進行全球招聘。

港大校長更替歷史

回顧港大過去40多年的校長更替歷史,黃麗松1972年以校友及首位華人出任校長,到1986年離任,歷時14年,在他任內有不少新的發展,提升了港大在學界的領導地位。1986年歷史學家王賡武教授接任校長,我當年出任港大學生會內務副會長,剛好遇上新舊校長的交替。由於更換校長事關重大,1984年代學生會做了一份很深入的全校問卷調查,得出新校長的條件。1985年的學生會按照這些條件間接參與遴選校長,人選與校方一致。王賡武校長是中國史和東南亞史權威,他在港大九年,對推動學術研究有不少建樹。1994年他宣布提前一年結束十年的任期,翌年離開港大。當時因為正值香港回歸前的敏感時期,王校長的提前離任引起很多猜測,究竟1997年後香港的學術自由會否受到限制?當時大家十分關心。

王賡武校長之後由誰接任校長合適呢?當時透過海外招聘,最後入圍的兩位候選人都來自北美洲,分別是加州大學三藩市醫學院分子生物學權威、港大校友簡悅威教授和擔任過特拉華州副州長的吳仙標教授,前者學術水平高,後者從政經驗厚,各有千秋。由於他們親臨港大與各持份者見面,所以身份一早就外泄了,沒有什麼保密可言。沒想到最後兩位候選人都未能符合要求,港大遴選委員會最終從香港城市大學挖走鄭耀宗校長接替王賡武教授,1996年上任。

鄭耀宗是港大校友,之前在港大做過工程學院院長,熟悉港大的問題所在,一上場便大刀闊斧,裁減了一批學術水平不稱職的教員,更積極改革,頗有一番新氣象。但2000年中一場民調風波,鄭耀宗難以招架,最後黯然辭職,做不完一任五年的任期。由於來不及馬上物色到新校長,2000-2002年由曾任牙醫學院院長的副校長戴維斯教授擔任過渡校長兩年,難有重大作為。

2001年馮國經博士接替楊鐵樑法官擔任校務委員會主席,引入了商界管治的色彩。經過全球招聘新校長,國際知名的愛滋病權威何大一教授也榜上有名,但最後因談不妥合作條件而告吹。馮國經後來看中加拿大著名生物化學華人學者徐立之教授,親自遊說成功,在港大風雨飄搖的形勢下出任新一任校長,帶領這所老牌大學向前行。當年馮國經給徐立之一個重要任務,要把港大的全球排名提升至前25位。徐校長果然不負所託,上任才幾年,港大的排名最高排在全球18,把史丹福和柏克萊都比下去,雖然這樣的結果不無爭議,但港大在全球的國際聲譽大大提升。徐校長任內港大有長足的發展:百周年新校園建設、大學三改四、課程改革,在在需財,而大學在籌款方面有很大突破,徐校長任內籌得近100億,殊不簡單。

正當校務委員會要跟徐立之校長討論第三任的合約前夕,2011年8月當港大舉行百周年慶典期間,發生了818事件,令時任國家副總理的李克強到港大出席慶祝活動時蒙上污點,港大政治風波不絕。徐立之像鄭耀宗一樣自動辭職,留任至新校長上場為止,前後做了12年。2011年底港大啟動遴選新校長的機制,但與過去的做法不大一樣,校務委員會決定採用一個可以更廣泛諮詢的遴選三級機制,成立三個委員會:諮詢委員會、物色委員會及遴選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向港大的不同持份者做了幾次交流會,收集各種觀點,擬定出新一任校長須要具備的條件,包括國際學術地位、領導才能、個人條件等。物色委員會由港大幾位具學術地位的資深教授組成,由大學司庫周文耀擔任主席,根據獵頭公司的推薦名單到歐美名牌大學與各學者見面,這個過程長達一年半。

 

馬斐森任期間香港風雨飄搖

遴選委員會由大學教職員、校務委員、校友、學生等組成,所有代表必須經選舉產生,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擔任主席,周文耀是必然委員。這個遴選機制開香港風氣之先,十分民主。當時我是代表校友的成員,透過10多萬校友選出來,有足夠授權。經過818風波後,不少國際級海外華人學者對港大校長一職持觀望態度。我認識的一位學者到最後一輪自動退出。當時在芸芸候選人中,以馬婓森的表現較突出,他敢於越洋一博,終於成功。他上任近三年來,正好是香港以至港大最動盪不安的時候,難免令他感到吃不消,最後決定另謀高就。我有機會與他在校委會共事兩年多,頗同情他的處境。以他的處事手腕、口才與親和力,在教職員、學生、校友與市民大眾心目中得到相當的尊重。

港大需要物色一位有學術地位、具領導風範、執行力強、親和力足、熱愛香港、認識中國、放眼國際,這樣的人選不論在海外或是本地能找得到嗎?我們拭目以待。

原刊於《明報月刊》3月號,本社獲授權發表。

文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