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志武(人文經濟學會理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互聯網對我們的生活,對中國社會帶來了哪些影響?我想從我認為非常有意思的角度做一個分享。
大家都知道工業革命最早是在1780年左右的英國發生的,但大家可能不了解最早工業革命的最大立足點是什麼,其實當時工業革命的最關鍵的關注點是圍繞羊毛紡織展開的。紡織業是工業革命的始發地。
1780年左右,當工業革命發生以後,一直到20世紀早中期,150年左右的工業革命基本上都是圍繞著生產、提高生產力進行。直到19世紀後期,愛迪生髮明的電燈帶來了第二場工業革命,而第二場工業革命則以電動機器為主要特點。
如果我們仔細的想一想,即便第二場工業革命將電力應用到了方方面面,但它還是圍繞生產力的提升展開的。因此,在這裡我們特別要強調一點:工業革命爆發後的近兩百來年,側重點都在於生產力,而不是那麼強調以人作為中心。
所以我要講一個思路,互聯網是真正意義上把經濟發展的重點從原來對生產的關注轉移到對人的關注上,這是互聯網帶來的最大影響。這裡不妨先介紹一下與工業革命有關的幾樣東西:
第一個對人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工業革命技術,就是縫紉機。
耶魯本科生現在有一門比較受歡迎的歷史課。與中國的大多歷史課不同,這門歷史課不關心朝代變遷或者政治權力鬥爭,也不關心總統是怎麼回事。他講的內容是圍繞美國家庭家具和室內狀況的變遷展開的。
過去幾百年,從家具到裝璜的變化,都是受到美國經濟、政治影響的,這些方面的變化都通過家裡的家具反映出來。而在工業革命後走進普通家庭的縫紉機,就是第一個工業革命的產品,也是第一個圍繞人的生活、家庭生活推出的工業革命產品。
第二個是火車。火車是19世紀上半期慢慢發展起來的,鐵路的建設對生產、工業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對跨地區的運輸帶來了很大影響,但對人本身的改變也並不是很大,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火車主要還是圍繞生產為主。
第三個,也是和今天聯繫最緊密的創新:電話。電話在19世紀最後的十幾年才出現,一直到20世紀中期,一方面,那時只有有錢人才可以用,另一方面,它的滲透面不是那麼廣泛。
通過這三樣東西,可以看到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新技術身上共同的一些特徵,總的來講,這些東西對過去生產力的提升,對工業、農業幫助非常大,但是對人本身的改變並不是很多。
互聯網為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人類有了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之後──情況就變得完全不一樣。我們想一想,互聯網對生產力有直接的提升作用嗎?間接的作用可以有,比如可以把製造出來的商品賣到世界不同角落,這對產量和價格都有所推動。
互聯網更重要的還是對人本身的改變。尤其是我們熟悉的QQ和微信這樣的即時通訊產品。我有兩個小孩,我們自己有一家人的微信群,我每天的感受都很深。因為我們家四個人在四個不同的地方,但是不管走到哪裡,我們每天總可以保持聯繫,而且交流也非常多。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互聯網並不一定直接提升生產力,但是對於人的生活內容和體驗來說,互聯網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從這個意義上看,互聯網對中國經濟帶來的轉型是非常根本性的,讓我們從原來只關註生產,到不僅可以關注物質生產,更可以關注那些非物質的體驗和享受。這其中也包括了知識的分享和傳播:原來可能只有耶魯、北大、清華的學生才可以學到的知識,有了互聯網之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互聯網是平民化的變革
最後我想再講一點:我們可以把互聯網看成為是老百姓化的、平民化的變革。
原來很多不能分享的知識、體驗,比如互聯網金融。原來的金融,特別是銀行體系基本上是一個貴族俱樂部,你要有錢,企業發展要很大,銀行才會給你錢,否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你沒有任何興趣。
互聯網使得金融不再是貴族俱樂部,而是為千千萬的普通人、老百姓,特別是千千萬的小微企業,通過互聯網金融提供直接的支持。從這個意義上,我們看到原來金融體系主要是為國企,為大的已經成功的民企服務的,但是互聯網金融與其說是對大企業——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還不如說是為廣大的老百姓、千千萬的小微企業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務。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互聯網使得發展的機會在不同的社會階層之間實現更扁平化的發展。不管是屌絲出身,還是富有的家庭出身,我們都能夠享受到現在的技術和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和機會。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