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看《寡佬飛行日記》(Up in the air)時,看到佐治古尼飾演的型佬角色聽到為他儲了百萬飛行里數的職位將會被新科技取代時那種驚惶失措,我就在想:保護主義可能是人之常情吧。
近年保護主義盛行,上年美國總統大選爆冷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兩位候選人在貿易方面的分別:希拉莉看似較為傾向自由貿易,特朗普則實牙實齒會加強貿易保護,承諾「把工作帶回美國」。回顧大選,很多深受全球化影響的工業重鎮都由傳統民主黨的票倉轉為票投特朗普。
不知是否受到新任總統的「啟發」,世界首富蓋茨近日的言論亦帶點保護主義的色彩。蓋茨近年扶貧不遺餘力,有世界首富出錢出力實為窮人之福。
除了落力遊說其他富豪大力「科水」之外,他亦不斷為扶貧出謀獻策。最近他就語出驚人,指由於新科技大量取替低技術勞工的工作,政府應該徵收「機器人稅」(robot tax),以圖減低工序自動化的速度,而稅收又可用以資助一些不能工序化而又「重要」的工種如照顧老人和小孩的服務。
貿易保護有其粉絲不難理解:有數據指,在中國加入世貿的5年前和5年後的10年之間,美國一些輕工業的工作大幅下跌,有些行業的工作近乎絕跡!不過,你會認為美國加重對中國的關稅可以令那些工作回流美國嗎?更可能的其實是會令那些工作轉到其他工資更低的國家。
你可能會話:為了要保護勞工就業,向機械人多收稅款亦無不可,但政府(如果真的要收robot tax)徵收的稅率應是多少?先不論定義何為機械人或人工智能的困難,就假設我們都在實際執行上,對甚麼是機械人都有共識,robot tax的稅率應該與機械人取替多少勞力掛鈎吧?
在1980年代初的美國,每10個打工仔中有4個做的是一些重複性的常規工作(如洗碗甚或至簡單會計文書等),現在則只有3個。
表面看,工序機械化是背後一大原因,但不少研究亦指,其他因素亦同樣(如非更加)重要:例如全球化令部分相關工種向發展中國家外移,以及不少打工仔成功轉型,轉行到其他低技術(但非重複性)的工種如侍應等。
假如工序機械化真的令生產力大增,政府可考慮以增加的稅收實行全民基本收入。不過,事實上亦有不少工種是不能輕易被新科技取替。我其中一位論文導師的研究,就發現雖然美國不少傳統行業,因為中國便宜入口貨令工作大量消失,但亦有不少轉型轉行高檔高品味路線。而寡佬佐治古尼在戲中雖然曾因為新科技而受失業威脅,但最後亦因為新科技欠缺「人情味」而令他的工作失而復得。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