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4年10月22日,灼見名家傳媒舉辦香港十大校長教育論壇暨開幕典禮,邀請香港10家大專院校的校長共聚一堂,探討香港高等教育發展的議題。以下為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教授在論壇上的發言摘要:
先感謝灼非兄的邀請,亦要恭喜他今天這個平台開幕十分成功。就算八所大學校長會的會議,我都忘了上一次所有校長同時出席是什麼時候了,所以應當佩服灼非的號召力。趁着今天這個機會,我想談談香港應如何維持國際高等教育界優勢。說到高等教育的優勢,很多人馬上想到排名,但其實排名通常只考慮到研究和學術方面,甚少與教育相關,教育方面的成效亦的確較難比較。另外,如沈校長所言,教育不是選美,不能只談知名度,我們更要考慮各所院校對學生的影響。我將先談談香港高教界在國際舞台的優勢,再說不足之處,最後提出一些建議,讓社會、政府、學校考慮。
港生備受國際重視
香港高教界現今的優勢,如剛才幾位校長所言,排名為其中之一。昨日我翻開報紙,發現一則報道,標題寫着:「科大大跌。」仔細一看,原來是由第一名,跌至第二名,其實不算太差。我校商學院院長跟我說,記憶中這個排名近七年間,科大有五年均是第一,讓我不要削減商學院的資源分配,哈哈,其實我亦覺得不必太緊張。
有一個排名可能未必在座每位都得悉,它是由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在2011年全球大學排名榜中,首次公布不同國家或地區坐擁全球名列前200間頂尖大學數量與其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各位猜猜哪個地區的比率最高?就是香港!這說明以運用每點 GDP 的能力來看,香港是世界上辦得最多出色院校的地區,港人應該引以為榮。我亦經常跟教育局說:「雖然很多人批評你們,但你們應該把這個結果拿來宣揚。」
以上這些優勢都是屬於學術範籌,但正如我剛才所言,學生方面亦非常重要。最近數年,《紐約時報》都發布了一項全球就業調查報告,由德國市場研究公司 Trendence 和法國教育顧問公司 Emerging 聯合舉辦的《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研究各地大學本科畢業生於國際企業之間的認受程度。這項調查收集了各大企業的資料,詢問他們招聘時對不同院校的意見,再以此排名。2013年,香港科技大學於此排行榜位列18。原因為何?我想應該是由於全球的大型機構都想聘請亞洲的大學畢業生,當中尤以來自中國地區的最受歡迎,而香港畢業生既有着中國背景,又兼具能通英語、國際化等優勢。此外,正如剛才幾位校長所提及,香港乃是中西合璧之地,院校享有學術自由,這一點亦尤其重要,加上社會各界於高教界的資助亦算不錯,各院校都十分感激。
英語方面我想再多說一些,其實英語不單單是英國的語言,它更是全世界流通,各國賴以溝通的語言。數百年前,於國際間流行的不是英語,是拉丁文,那時寫文章都是用拉丁文的,即使在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的著作 Principia 就是以拉丁文撰寫的。
研究資源方面,香港算是相當不錯,我想這主要由於香港是國際化城市。國際化城市有着不同好處,它能吸納國際教育人材。當院校聘請教授時,不是單單考慮到他們便足夠的,也要考慮到他們的兒女會隨之來當地居住,有上課學習的需要,亦有生活上各方面的需要。這方面香港有優勢。
至於學生,如剛才幾位校長所提及,香港學生的智商很高,於國際舞台上具吸引力。而且香港的內地生大都是中國的尖子,多全省狀元,很多內地生寧願放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也要來香港唸大學;亞洲各國學生都想來港升學,不論是韓國、印度、馬來西亞、印尼都有不少學生願意來港;香港或許由於地區面積不大,很多學生亦希望能到海外唸書。
如非領導世界 排名高也無用
現在談談缺點,香港的缺點不在於金錢上,而是文化方面需要改善。文化可以分成數個層次,首先,西方國家時常批評亞洲國家如中國過於着重考試,令學生變成考試的奴隸,因此缺乏創意。這些論述的確有其道理。
另一個層次為學術文化,表面上香港的學術成就相當不錯,排名榜上亦常常佔據較高的位置,但是我們必須反思,於學術方面香港是否當真擔當着領導全球的角色?全球現正面臨很多問題,例如能源危機、貧富懸殊,於這些議題香港將來能否領導世界,想出解決方法,讓全球各地區都來向我們借鏡?我認為只有做到這樣,方可稱得上領導世界,否則排什麼名都是無用。在這方面香港仍有不足之處。
香港當然有其獨特優勢,但我們看自身優勢的同時,亦要留意全球高教界的競爭,事實上,香港現正與為數不少的同業競爭:印度原本約有七至八所理工學院(IIT),近年增建至雙倍的數量;韓國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校長跟我說,該校給每位教授的研究基金達80萬美元,比美國大學的平均數還高,這是由於韓國私人機構資助大學研究基金為全球之首。我算算香港有關資金,即使把所有資助都算上,也不過20萬美元。紐約市長米高・彭博(Michael Bloomberg)退任前做了一項重大決定——要令紐約成為另一個矽谷。其後紐約在全球招聘,想要開辦一所創新科技大學,我校亦收到邀請,但由於位置實在太遠,還是打消了這念頭。他們最後找了美國康乃爾大學和以色列理工學院籌辦。
很多人認為香港地貴,所以無法發展科技創新。但請看看紐約,她和香港同樣是國際金融中心,為什麼她能做到,香港不能?香港也不缺金錢,事實上紐約開辦新校,收到的第一筆資助就是來自香港,總數達3.5億美元。所以若然你有願景,而它是可發展的,受人認同的,香港並不是沒有資金支持,政府有,私人機構亦有。
教育不能政治化
再來為香港高教界說一些建議。香港的高等院校為數不少,角色各有不同,理念亦不盡相同,所以無論是政府、社會,還是院校本身,都不應把所有院校都視為同樣的,我們不必每所都爭着當哈佛、劍橋。反而,應先找到自身定位,再由社會各界以及政府盡力資助,向着定位方向發展。
另一要點是不要將教育政治化 ,時常有人問:為何香港院校錄取這麼多非本地生?要是把教育政治化,我們擁有的學術自由定必一落千丈。如要保留我們現存國際優勢,一定要讓院校維持自主。其實無論錄取非本地生也好,聘請非本地教授也好,都是為了本地生的利益。
最後談談國際化。國際化不是統計,我們追求的不是海外生的數量,也不是他們的來歷,我們要確保他們來到香港可以融入社會,這樣學生才有得着。試想想20年後,香港高教界的地位會是怎樣?我們的畢業生屆時面對的社會將是如何?思考過這些問題後,我們一定不能只想着這個700萬人的地區。所以當我得悉香港學生廣受外國企業喜愛時,心情是十分鼓舞的,因為這證明香港學生前途光明。希望各位亦對香港抱有信心,同時亦要積極。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