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要讓子感受「愛」這心靈雞湯,實在不是易事。(Pixabay)
本港的教育,在市場效應,以及講求業績和提升競爭力的問責機制下,學校的管理層及前綫老師,不得不為「業績」與「問責」而謀對策,於是出現了「鎚揼釘,釘揼木」的現象。更為不幸的是前綫老師,為求職業安穩,淪為「揼木的釘」,甚至是「教育政客的棋子」,學校不是孩子的「樂園」,已是不爭的事實。更糟的是,香港地少人多,在這陸地面積只有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卻活着七百多萬人,在尖銳的競爭下,年青一代,「向上流」的機會,日漸減少,「上流」已是樽頸。然而天下父母心,家長們雖不一定要他們的下一代勝過自己,但總不能「一代不如一代」,他們或多或少對孩子(筆者定義的孩子是小一至中三的同學)也有要求,在有意與無意間給了孩子們壓力,要孩子有快樂的童年,絕不是單單取消了TSA便成。要孩子們有快樂的童年,除了減少子的學習的壓力外,還須因應社會的「現實」,為他們泡制「心靈雞湯」。
陪孩子「散一個小小的步」
從古到今,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便預示著承受:承受坎坷,承受磨難,承受開心,承受不幸。可一般人,遇到坎坷與磨難,或稍有不順意時,總是習慣性地抱怨,總是覺得不公平。其實每一種「承受」,何嘗不是人生必經的歷練?何嘗不是生命厚度的累積?孩子在「父母之懷」,「教師之愛」下,是不是只能「有快樂的童年」而不應「承受」,更不用學會「承受」?學校的考試,是必然的,也是讓孩子在人生中學會「承受」的練歷,TSA與BCA也不例外。筆者同意TSA與BCA對學生有壓力,可我們在爭取取消BCA之餘,對於孩子們面對考試的磨難與抗拒,是不是也要給他們一碗心靈雞湯,以讓他們能「坦然面對」,「安然承受」這人生的練歷,而不是高舉抗拒之旗,以輿論造勢,把他們推向「壓力的痛苦」?
孩子的心是一個容器,裝的壓力多了,快樂就自然少;裝的寬容多了,計較自然就少;裝的滿足多了,痛苦自然就少;裝的理解多了,矛盾自然就少。沒有壓力,沒有計較、沒有矛盾的童年,才是真正的快樂的童年。要孩子過一個「沒有痛苦,沒有計較、沒有矛盾」的童年,我們給他們的心靈雞湯是「以愛對人」和「以愛對事」。要讓子感受「愛」這心靈雞湯,實在不是易事,台灣歌星齊豫唱的一首歌,「女人與小孩」,或許會給你一點啟示:
我不知道這個小孩怎樣憑空而來,他可能讓我告別長久以來的搖擺。 帶他回來,給他一個溫暖的家。 每天晚上散一個小小的步,慢慢有人說那個小孩長得像我, 跟我一樣需要愛、一樣的脆弱,跟我一樣害怕孤獨和寂寞。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人 以及這樣的一個小孩 活在世界上小小一個角落。
彼此愈來愈相愛,愈來愈互相依賴。
彼此愈來愈相愛,愈來愈相信安排。
筆者絕對認同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快樂的,可為什麼成人專用的「好悶」、「好煩」等專用語,卻從孩子們的嘴角吐出來,是誰偷去了孩子的童真與童趣?是考試嗎?是制度嗎?筆者認為都不是,是我們自己﹗各位爸爸媽媽,你有每天晚上在陪孩子溫習之餘,陪孩子「散一個小小的步」嗎?各位教育團體的領導,你有在為教育爭取資源的同時,不把政治帶入校園嗎?
童年和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形成良好心態,品格和習慣的關鍵階段,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的重要階段,孩子需要培養良好的心態、處理好學習問題,與人交往的問題,適應日趨複雜的社會問題。要孩子「快樂地、有童趣地」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除了要有好的「雞湯料」(軟件)外,還需要有泡製心靈雞湯的好廚師——親子的家長和真心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