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年齡的中學生

中學時期的孩子愛傾聽同輩多於家長的說話。獨生的孩子,很多時只能單靠學校的同學或朋友。有好朋友,當然可以令孩子的情緒及行為發展得好。不過,現代的少年人不單是受朋輩的影響,更受到多媒體的訊息所左右,而這種影響力遠高於家庭及學校。
封面圖片:家長及教師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的立場及底線,讓他們知道有些規則是一定不能打破。(Pixabay)
 
家長每天辛勤工作,只為給家中的孩子供書教學,期待有一天他們可以長大成人,貢獻社會、做一個有用的人。因此,當孩子們到了18歲或進入大學後,不論家長們是否願意,也必讓他們自己獨立面對社會。
 
大學內再沒有班主任,也沒有訓導主任,去監督孩子們的行為,皆因大家都認同,大學生應有自己的主見;同時,他們也必須為其行為負責。在幼稚園及小學的兒童,年紀尚小,他們的日常生活都在家長或教師掌管中。
 
幼兒的活動能力是有限的,他們吃什麼、去那裏,或許他們有自己的主見,但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由家長決定。小學時期的孩子,雖然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他們仍在家長們的管轄範圍。縱使他們頑皮,但身高及力度是敵不過大人的,家長還可以軟硬兼施地「處理」他們,取消他們的權利,不給他們零用錢或自由時間等不同的應變方法。
 

青春期的心理反叛期

 
不過,到了中學階段的少年,情況就截然不同。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心理反叛期開始出現,不論思想或是體型上都改變了。從前,孩子亂跑亂叫,家長還可以一手抱起他們,控制他們的活動能力。可是,中學的孩子莫說是抱起,恐怕連拉一下,家長或教師也拉不住他們了。孩子不再站住聽訓話,而是選擇不理睬,甚至奪門而出,逃離家園或學校!
 
為什麼以前的中學生沒有此現象,或問題並不是現在那麼嚴重呢?因為上一代的少年仍有尊師重道的內在價值觀,主宰他們的思想及行為,當他們感到不滿時,仍會自我控制行為於一個合理的道德水平!
 
現代的中學生對於家長及教師來說是一個極之尷尬的年齡段。因為他們在年幼時掌握了資訊科技,由於能持續學習有關的知識及技巧,家長及教師,以至他們的長輩有時亦要向他們求助處理資訊科技的事情;當他們處理資訊的能力與效率猶勝成年人,自然就想得到更多的尊重及自主權。
 
對於反叛期的孩子,兄弟姊妹可以起一個穩定的作用。因年齡相差不遠的較明白彼此的心情,沒有太大的代溝,可以作為一個傾訴對象;同時兄弟姊妹又面對同一家庭環境,容易產生共鳴。
 
中學時期的孩子愛傾聽同輩多於家長的說話。獨生的孩子,很多時只能單靠學校的同學或朋友。有好朋友,當然可以令孩子的情緒及行為發展得好。不過,現代的少年人不單是受朋輩的影響,更受到多媒體的訊息所左右,而這種影響力遠高於家庭及學校。
 
隨着孩子長大,磨擦及衝突就愈來愈多。為了不讓彼此的關係不再變壞,有些家長及教師都開始以放任的態度自處,「孩子都長大了,管不了太多」。誰知道這樣尷尬的年齡,未能真正有成熟的思想,「放手不管」反而令孩子的問題繼續惡化,他們更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指引。
 
對於中學生,我們不應管得太多,但也不是放任,而是要學習用另一種方法去教導他們。對於孩子不良的行為,縱使不能改善問題,也不要讓問題不斷惡化。所以,家長及教師們首先要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留意孩子的行為及情緒,而不是評論員。
 
同時,家長及教師們亦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的立場及底線,讓他們知道有些規則是一定不能打破,大家可以用說話直接表明,或者以書信或心意卡等間接的方式去說出自己對他們的期望。
 
另外,大家應該在他們身邊尋找一些可以與他傾訴的人,如與有良好關係的親友或學校的舊生等。這些人不是要評論他們的行為的好與壞、不需要否定或認同,而是讓青年人能夠流露真實感受,亦讓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大家更可以針對他們現有的興趣或未來想發展的職業,找一些相關人士與他們聊天,循循善誘他們。
 
尷尬的中學階段,有如暴風到來,我們沒有能力停止它的影響,但我們不要犯了一些不必要的錯誤,做好防風措施,將可能有的破壞減至最輕,觀察暴風帶來的變化;當暴風過後,便會較易修復,但願大家一起協助青年人順利渡過暴風期!

彭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