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羅拔.甘迺迪(history.com)
四年前,K老師通知我獲選在中學畢業禮上致謝辭後,我興致勃勃地寫了一封電郵給他:“Of speaking styles there are three kinds.” 我解釋道,這三種演講風格分別是:(一)古羅馬式的慷慨陳詞,例如馬丁路德金;(二)索然無味的報流水帳,例如大部分英國政客;(三)引人深思的真情剖白,例如列根。豈料K老師回覆道:「現在不是要你作政治演說!」實如一盆冷水照頭淋。
的確,我很喜歡看各個政治人物演講的影片,從中學習,而最令我歎為觀止的一次演說,來自甘迺迪總統的胞弟羅拔.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而差不多同一時間,正在競選總統的羅拔.甘迺迪到訪 Indianapolis 市。當地警察擔心會有騷亂危險,但他不顧勸阻,在沒有講稿下,近距離向黑人群眾發表了這段照耀古今的演說。
當他宣布馬丁路德金遇害的消息,眾人尖叫嚎哭,但羅拔.甘迺迪接着以波瀾不驚、滌蕩人心的語氣說道,國家需要的不時分裂、仇恨,而是和平、友愛。他更首次公開提起兄長甘迺迪總統遇刺的悲傷事,表示自己明白群眾的感受,並深信國家終將渡過難關。話音既落,全場齊聲歡呼。當晚美國各大城市都發生了騷亂,唯獨 Indianapolis 一片平靜。
陰陽本相生 無招勝有招
可惜,兩個月後,羅拔.甘迺迪自己也遇刺身亡。我認為他和希特拉是二十世紀演講最有力量的兩個人──後者能使理智的人變得瘋狂,前者能使瘋狂的人回復理智。但他那種溫文爾雅的風格,必須有一定個人魅力才能鎮得住場面,勾住聽眾的注意力,否則便需以約翰.甘迺迪總統的陽剛之氣作補充。
甘迺迪總統是文首提到的古羅馬風格的佼佼者,聲調高亢有力,而且肢體語言亦比弟弟豐富得多,不時昂首振臂。他的經典之作包括總統就職演說、關於登月計劃的演說,以及在德國的「我是柏林人」演說。值得注意的是,甘迺迪總統間中也會參入一些溫婉的元素,例如1963年《國情咨文》的尾聲:“With thanks to Almighty God for seeing us through a perilous passage, we ask His help anew in guiding the Good Ship Union.” 最後一句輕輕放下,點頭示意結束,國會廳裏頓時掌聲雷動。
甘迺迪兄弟玉樹臨風,吾固弗逮,但這種剛柔並濟的演說技巧,是值得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原刊於《大公報》,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