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22 2025 06:59:3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訪問霍韜晦老師記

霍老師非常自信卻也非常謙虛,他說自己只不過做「當為之事」,這才看出他的偉大。
封面圖片:幸好中國的土地上還有霍教授。(網上圖片)
 
人生難得遇到一位好的老師,更難得的是一位生命的導師;我有幸遇到和認識霍教授,這是我的福份。這段師生緣真的很寶貴。最近機緣巧合,時來運到,更有機會訪問老師。霍老師平日講學、授課、寫作、處理行政諸事繁忙,我很感謝他騰出寶貴的時間接受訪問,更要感謝上天,使我能有幸與老師暢談言志,而且這趟是網上電視台的訪問,製作嚴謹,日後很方便可在 Youtube 收看。對我而言,心滿意足,榮幸之至。
 

霍師精神奕奕

 
訪問的緣起是我早前接受 HK-feel 的訪問,期間認識了「感恩天地」的主持梁潔明女士;又因為在訪問期間我談及不少與中國文化、生命成長及品德教育的內容,也談到霍教授對我的影響。怎知梁君也是霍老師早期的學生,我們兩人可說是一見如故,志同道合,都是老師的忠實粉絲。梁建議我和她一起去訪問霍師;但我知道霍師工作很忙,不單在香港,還要穿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而且他不輕易接受媒體訪問,心想這次邀約老師是不可為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不過,這個也是我難得的機會,於是抱着戰戰兢兢的心,寫了一封信和送了自己寫的一本書,交到法住去。
 
怎知天助我也,一個星期後竟收到霍師的秘書張靜博士的短訊回覆說,在未來的一兩天,霍師剛有檔期,可以安排。於是我立即安排通知「感恩天地」的拍攝團隊,幾經幸苦,終於安排到十二月二十日到法住的觀塘興業街總部去拜會霍師。其實訪問之前的幾天,我興奮之餘,也有點壓力,因為不想錯失一次好的訪問,於是我閱讀了多份近期的《法燈》以了解老師近年的關注,也重看了他的一些較早的著作,如《世紀之思》等,希望問一些較有意義和深度的問題,做一個精彩的訪問。
 
12月20日星期三下午三時,我和梁早十分鐘到達,很快便見到霍師—70多歲的霍師精神奕奕,面有神采,雙目炯炯有神而慈祥,態度從容隨和,他和我倆談了一些往事,席間也感到他對我們的關懷。我向他說我很感謝他給我這個寶貴的訪問機會,因我相信他眾多的弟子也難獲此幸運。
 
訪問相當順利,老師的每一個回答都非常流暢,因為他是一位思想家及教育家,也是一位通儒大儒,對「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不只是思想和研究,在象牙塔裏做學問,在書海內浮沉,而是身體力行,入世用力,辦學校、辦書院、搞文藝、做培訓、當顧問、出刊物,走入社會,關懷世人,走出香港,走到有華人的地方,無遠弗屆,也不辭勞苦,內地、新加坡、馬來西亞⋯⋯永不言倦,活像是人世間的活菩薩,是馬不停蹄拯救世人的呂洞賓。
 

香港之福,國家之瑰寶

 
霍老師非常自信卻也非常謙虛,他說自己只不過做「當為之事」,這才看出他的偉大。他要腳踏實地,孜孜不倦地為推廣中國文化而努力,秉承孟子「盡其在我」的精神;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多年來,我常常看到這位智者長者風塵僕僕,馬不停蹄,為中國文化深耕細作,迎難而上,令人萬分敬重。他也實踐了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風範。我想幸好中國的土地上還有霍教授。
 
我一生有不少偶像,已故的國學大師錢穆的文章最入我心,「新亞精神」「對中國歷史要有温情和敬意」,他「一生為故國招魂」。但這位國學大師已逝,我無緣一睹他的風采,但非常嚮往。而霍師健在,而且有機會由他直接教導和指點。可說是明燈一盏,在他身上、在他的文章,都學到許多許多做人做事的真實學問,「為己之學」,只可由身教中體會和領受感悟。
 
我問霍師哪位是他最欣賞的人物,他說孫中山先生很偉大,為開中國的新氣象,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提出三民主義,都有著巨至深的影響。我再追問哪些他較親近和直接影響他的人,他說他是新儒家的門下,錢師、唐師、牟師當然都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我想,儒家思想,不論是開山祖師孔子和亞聖孟子的偉大,儒家千多年的發展也人才輩出,開出中國文化的主幹,是一棵根深、葉荗、果香的大樹。「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綱領和八條目都牢牢在中國讀書人的血脈和基因之中。歷朝歷代,無論怎樣艱難,怎樣「花果飄零」,總有其承傳,必有人能繼起,霍韜晦教授繼承了錢、唐、牟三位新儒家的大師,不但繼承,而且開新,把儒佛各家融和,並能批判現代的西方主義,守護中國優良的精粹文化。他絕不應妄自菲薄,崇洋媚外,卻是有容乃大,和而不同,把中國文化重新提煉,將孔子所說的「仁」,提煉成「性情之學」,把儒家的「六藝」重新提煉,昇華,現代化,如孔子的刪詩重整《六經》是中國文化的整理者,工作之大,實非有灼見博識的大學者可以勝任。
 
我們到霍師的辦公室,只看到「瀚浩」的書海,霍師學貫文史哲,當仁不讓,任重道遠,可說「捨他其誰」。我願老師身體健康,長壽多福,這乃香港之福,國家之瑰寶。不過,認識金庸、倪匡者眾,真正認識霍師的人確實不多,實是遺憾!「德不孤,必有鄰」為盼。

陳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