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特朗普會採取怎樣的中美對策,是各界關注的方向。(Donald J Trump Facebook)
特朗普1月20日將正式上任當美國總統。從他之前所發表的出位言論,及近日委任了幾位立場極端的人士進內閣看來,我們大有理由相信,美國社會今年將有大變。又因為現今世界各國互相依存的關係很強,此種變化亦容易使世界今年變得動盪。
特朗普之所以能靠出言不遜上台,自有其社會背景。過去幾十年,經濟及科技走向全球一體化,這對佔全球70%的中低收入人口非常有利,他們的實質收入急劇上升,中國與印度正是典型。但除了全球最高收入的1%人口外,其餘最高收入的20%左右人口的收入上升極為有限,美國不少白人藍領或普通中產不但事業與入息都難有寸進,甚至國內中年人的自殺率也大幅提高。在美國,全球化對美國總體有利的好處,基本上沒有被普通中產分享到。有一種估計認為,金融海嘯以後三年的復甦,91%的利益都集中到了1%的人口手上。
有了這個背景,我們大可推斷,捧特朗普上台的人不會很重視某某政策對國家是否有利,他們所關注的是,特朗普是否能保護他們的個人利益,哪怕這是狹窄的。因此,特朗普就算實施一些與外國兩敗俱傷的政策,也不會使人奇怪。
特朗普減稅與設置貿易障礙
未來一兩年內,特朗普會推出什麼政策?這不易預測,皆因他並無絲毫的從政往績可考,但就他大張旗鼓宣傳過的經濟政策看來,似乎有兩方面計劃:第一,大搞基建,同時減稅,以刺激經濟。對願意把資金從外地撤回,改為在美國僱用工人的投資者,可能有稅務優惠。第二,認為美國不少製造業職位的流失,是因為中國控制匯率,不肯讓人民幣升值,因此宣稱會對中國入口產品徵收高達45%的關稅。特朗普當然還提過其他政策,例如要在墨西哥邊境築牆阻止非法移民進入,及要審查伊斯蘭教移民等,但這些是否真能無風無浪地推行,使人懷疑,暫可不理。
美國經濟發展起步早,不少基建設施已呈老舊,不少機場與第三世界無甚分別,所以投資在基建項目上有其道理,應有一定的效益。但投資的資金從何而來?特朗普似乎希望減稅可刺激經濟,政府因而可衍生更多的收入。不過,此等供應學派理論早已在里根年代被證明言過其實,減了稅後經濟應有增長,但對政府而言,這仍不足以頂得住因減稅而引致的收入跌幅。既然如此,特朗普的刺激性財政政策仍會增加政府收支赤字。靠借錢應付,依然會是必然後果,除非是靠更不理想的開動印鈔機以支付開支。
但多靠借貸意味美國要多找債主,要吸引債主,自然要靠加息,這對國際社會便有影響。美國利率上升,對中國有有利的一面,這意味著美元會走強。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中國過去借了這麼多錢予美國,一直都有擔心在美元積弱的環境下,這一大筆美元債券的價值會否不斷縮水。但現在美國又要借更多的錢,又要表現出與中國過不去的姿態,這豈不送了一個博弈的對策予中國:不買你的國債,甚至賣出過去購入的,除非你改過自新!沒有中國的協助,特朗普的刺激經濟政策舉步維艱,更遑論能否把早已失去的工作職位移回本國。
設置貿易障礙,例如向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45%的關稅,這有效嗎?美國消費者早已極為依賴中國廉價產品,只要到美國各大百貨公司一看便知,美國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上都來自中國,就算連不少人的手機也是中國製造。設置關稅會使這些商品價格大幅上升,不利美國消費者,亦不利經濟增長。又因受打擊的主要是普通美國人,所以這會等同惡化美國的收入分布。這類政策有如「七傷拳」,是否能傷到別人是未知數,但首先受傷的卻是自己。
面對特朗普的新招,中國應如何博弈?美國加息美元轉強,對中國的影響複雜。正如上文提到,強美元對中國已擁有的美債較有保障。強美元也會增加中美貿易中中國的順差,從而增加中國的外匯儲備。2005年,人民幣幣值仍低,剛開始升值,中國對美出口是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四倍。但到了2014年,人民幣幣值已高,美元快將開始升值時,中國對美出口相對於美國對中國出口的比例,已跌至二點五倍。
中國需控制匯價保住信心
但美元升值也會造成中國外匯的流失。過去兩年,美元相對於幾乎所有貨幣都大幅升值,中國所用的匯率政策,是使人民幣基本上與一籃子貨幣掛鈎,此政策在美元升值的大前提下,必然後果是人民幣兌美元會貶值,但兌其他貨幣會升值。這容易引發市場沽人民幣而買入美元,以作避險。2015年中國貿易順差破了紀錄,高達5,930億美元,2016年頭11個月順差也有4,721億美元,但仍未全部頂得住外匯的流失,中國的外匯儲備以美元作計算單位,在2016年頭11個月仍下降了2,788億美元。此種流失會否因美元轉強而不能止血?不見得!人民幣若再貶值,有利出口及順差,最終貿易順差可抵銷民間的外匯流失,達至一個新的平衡,但是否到此平衡,需要一些條件。要知道,持有人民幣還是美元,信心十分重要。中國貿易盈餘巨大,已提供了建立信心的基礎,但仍需政府有明確的政策,讓市場相信政府有可能通過各種手段保住匯價。這正如一所銀行就算如何健康,也可因為有人在外大排長龍擠提而使人驚恐,進而倒閉。在此期間,保住存戶的信心是必要的策略。
美國若對中國商品大幅徵稅有什麼後果?表面上中國對美順差巨大,在2015年高達2,614億美元,若雙方發生貿易戰,中國的損失會較大,但實際上這也不盡然。上文已說過,美國已高度依賴中國產品去降低物價,不買中國貨已構成損失。另有一點我們也要注意,中國的出口商品中,很大比例根本不全是在中國製造,中國只是進口元件,把它們組裝起來,再輸出到外國。
據劉遵義與鄭國漢等教授十多年前的研究,中國每1,000元出口中,在中國的直接間接得益或附增值只是368元。而美國每1,000元出口中,附增值卻高達873美元。假設這些比例穩定少變,我們可算出,在2015年,以附增值計中國對美出口是1,579億美元,美國對中國出口則是1,290億美元,中國的順差只是289億美元,遠低於上述帳面上的2,614億元順差。
由此可見,就算中美展開全面極端的貿易戰,中國的損失相對於美國其實也大不了多少。當然,中國也可加快發展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及增加內需,大幅化解與美貿易戰的負面後果。
這些後果當然對中美都不利。正如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所言,美國是當世第一大國,中國也差不多是第一大國,沒有中國支持的美國,已經領導不了世界,中美合則雙方有利,分則雙方不利,美國搞小動作刺激中國十分不智。特朗普與蔡英文通話便屬例子。
對香港而言,未來一年充滿各種險情。特朗普為求取悅他的一些支持者,置美國總體利益於不顧並非不可能,設關稅則肯定不利香港的出入口與物流業,港人應繫上安全帶,沉著應對。
原刊於《大公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