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00:11:3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如何處理學生罷課

暑假結束後開學以來,校長、教師們有一個經常討論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學生罷課?
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家庭成員,對政治議題有不同立場,不是罕有。
 
蘇格蘭在9月18日舉行的獨立公投,甚受英國人注目。對統獨的民意調查,近一個月由約六成對四成。急劇轉變為五十五十。我想提出的是,每個蘇格蘭的家庭,對統獨的意見可以是相當分歧。
 
說回本港,過去多次選舉投票,有一些說法是,不論所謂建制派、民主派,得票都大概是四六與五五之間,因此也可推論在一般家庭裏,對不同的政治議題,若有分歧,也非罕見。
 
暑假結束後開學以來,校長、教師們有一個經常討論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學生罷課?
 
在一個座談會裏,我聽見以下一些論述:
 
一、學校是上課的地方,不應容許罷課。
二、社會上的政治議題,正需要獨立思考。用罷課去實踐、體驗,為什麼不容許?這也是一種意見的表達。
三、教師受託管理學生,校方與家長的合約應如何實踐?
四、教師帶領學生罷課又如何?
五、設立罷課區?課外/課內時間強制/自願補課?
六、當然也包括一些違規、懲處的意見。
七、也包括一些要寬鬆,彈性及校本處理的意見等。
 
寧夏遊歷的體會
 
聽到這裏,我的思絮飄去寧夏回族自治區。
 
話說今年7月底,我參加了一個去寧夏銀川的學習遊歷團。在那裏,有一些體驗。原來寧夏有約三成半人口是回族,但與漢人及其他人等相處融洽,沒有一般激進回族(或阿拉伯人)的思想或行為與衝突,令我思考到中國各族大融和的理想是可以實踐的。
 
有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回人與其他漢人等最大的生活上的差異是回人不吃豬肉,屠宰牛羊家禽魚類時也有特別的儀式或方法,他們只進入有清真標誌的飯店進食,那便不會犯禁了。
 
團友發覺,市面上的食店十之八、九是清真店,不禁思考為什麼清真食店不是只佔三、四成?
 
導遊解說如下:既然回人佔三至四成,即一般公司機構,回人數目也有相當多,領導請吃飯,總不能令員工分桌而食,在這裏的人為溝通交友及日常生活的方便,多採用清真模式進食,習以為常。
 
我對此深感欣賞,在寧夏採用的是一家人相處之道,互相包容與尊重,不一定是少數服從多數,為交友與溝通,和諧協作,也可以是多數服從少數,中國古語有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寧夏之行,令人深省治國之道。 說回香港,最近有過半數,少數服從多數之說,我不是說應該怎樣怎樣,其實立法會要通過政改方案,也要有三分之二票才可,這豈不是多數服從少數?(註:百分之六十贊成,四十反對,也不能通過)重要的是:重大的議題,有商有量。一家人,破壞易,重建難,慎之慎之。
 
教師專業備受漠視
 
說回上述校長教師們的座談,最後的共識大概是: 一、學校若要政治中立,應言行一致,今天的處理措施若與今年12月,明年5月,後年7月,有很多不同,要解釋。 二、校本處理較佳,只要能說出原因,說服溝通,可以持續執行便可。三、意見不同可以理解,但不要製造分裂,要拆毀再建立很難,最好能協調共建。四、危中有機,可以師生一齊檢視學校願景及價值觀,這有利將來共同成長,實本港之福。
 
我個人覺得一個學習組織或群體,應該有更大容忍及包容,一、二十年後,今天的學生便是社會的棟樑,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可以犯錯,但成年人應該盡量不要犯錯,因為我們是他們的榜樣、長輩。
 
寫到這裏,電視報道有些組織,鼓勵舉報或公布有學生參與罷課的校名,藉此「施壓」。這令我想起兩年前也有些組織,以揭發校內推行國民教育並稱之為「洗腦」同時公布校名冀阻止家長報名入讀等事,歷史重演的重點是教師的專業備受漠視。校園是安靜學習與思考的地方,政治議題的討論雖然無可避免,但粗暴的干預還是老師們不願見的。 最後我想忠告教育界的同工,顯示我們專業自主的挑戰無處不在,宜持守師道。回應有關處理學生罷課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校內不同持分者,應多溝通同時思考教育願景及核心價值,以一貫持平的原則去處理便可。學校不是戰場也不應是戰場,撕裂與對立,我們的社會也不能承受得起。

馮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