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上的愛國主義

用同一把尺,我們亦不會要求口頭上十分愛國的人士,需要對國家對忠誠,不過,一面拿着外國護照,一面聲討一班沒有多少中國歷史訓練的本土年輕人不愛國,卻似乎是有點欠缺說服力了。
封面圖片:日本品牌無印良品。(Pixabay)
 
何為愛國可以有很多演繹,它可以是把自身相信的「普世價值」在國外宣揚,甚至是出兵捍衛。它亦可以是放國民利益在前面,把「非我族類」拒之門外。
 
後者對愛國的演繹似乎是近年的大勢所趨,從揚言在邊境築牆阻截非法移民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至對大量歐盟移民入境不滿的英國選民成功公投脫歐,這些都可以說是後者演繹的例子。
 
我們對這種愛國主義應該毫不陌生。每逢其他國家(尤其是日本)對一些與中國有主權爭議的土地有所動作時,大陸總會有一連串示威活動,有時這些和平示威更會演變為暴力衝突。
 
還記得讀研究院的時候,有一位內地同學對參加示威以及衝擊日本領事館,最後被公安拘留的「威水史」還是津津樂道。

 

口頭上愛國

 
好像我那位同學身體力行衝擊外國領事館始終是少數,更多的是揚言會罷買外國貨,不再「恩賜」這些與中國作對的國家。當然,最終他們是否真的身體力行只買國貨,抑或是口裏說不,身體卻很誠實的口頭上愛國,真的是天曉得。
 
就以「侵華首惡」的日本為例,大陸不只一次有民眾發起罷買日本貨,香港有些建制官員或議員在網上分享在日本旅遊時的點滴時被網民聲討。
 
日本侵華已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這些民眾或網民又是否無時無刻想起父親輩在日本鐵蹄蹂躪的感受,身體力行「懲罰」幾十年前侵華的日本?
 

身體卻很誠實

 
近年不少研究指出,陳年歷史對現在的經濟還是有一定的影響。有研究亦曾發現,大陸不少省份的對日貿易額其實並不小。在2001年的廣東省,它對日貿易(即出口加入口)總額達至233億美元(約1,817.4億港元),其他沿海較富裕省份如天津和褔建等在2001年對日貿易額亦有幾十億美元。
 
而平均來說,大陸各省在2001年的對日貿易佔總貿易額的比重介乎約15%至20%。
 
絕對的愛國似乎是不存在,不過,在邊際上該研究發現,當時受日本鐵蹄蹂躪更深的省份對日貿易比其他省份要少。
 
用同一把尺,我們亦不會要求口頭上十分愛國的人士,需要對國家對忠誠,不過,一面拿着外國護照,一面聲討一班沒有多少中國歷史訓練的本土年輕人不愛國,卻似乎是有點欠缺說服力了。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梁天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