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重提23條,是不是時候了?(Pixabay)
香港政治亂局沒完沒了,大大拖慢了經濟應有的增長。香港雖坐擁絕佳的地理優勢及部分制度優勢,若未來無大刀闊斧的改革,恐怕仍不易避免被邊緣化的結局。政治動盪自有其社會基礎,有兩項我認為較值得注意。
經濟減速與網絡惡果
第一,香港收入分布近數十年來都不均, 我們若仔細量度「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會發現如今與二三十年前並無多大分別。不過,社會流動性卻比以前減弱,原因是經濟增長已經放緩,無復號稱四小龍時期之勇。經濟增長減速,高薪厚職的位置自然較為稀有,創業發達的機會亦較少出現。收入低但前途光明,人民不會怨天尤人,但收入低又看不到前景,反社會的情緒容易浮現。若是看到朋輩中有人可扶搖直上,自己則一輩子也買不到樓,心理壓力便更大。
此現象並非香港獨有,全球發達的經濟體莫不如此。過去二三十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窮國及中等收入國家的人民,尤其是中國與印度人民,收入急劇上升,但在歐美等國家及香港,富豪獲利不少,中產及基層卻得益有限,此乃造成美國等地有99% 人口向收入最高的1% 人口叫板的因由。嚴格來說,香港的社會流動並非完全消失,有些人懂得調整身段,明白中國經濟迅速增長是港人機遇的源泉,他們往往可在新時勢中大展拳腳,建立起自己的事業。反之,自己拒絕利用機會的人,卻只能原地踏步,愈見別人成功便愈眼紅,與別人的差距更會擴大。
第二,互聯網帶來無限獲取新資訊的機會,但網民上網搜尋資訊時,卻往往囫圇吞棗,懂得分析資訊真偽並加以思考的人,鳳毛麟角。互聯網缺少有質素的人把關篩選出較可靠的資訊,反而容易製造無腦之人。況且網民發表意見時多會隱姓埋名,網上各種「論壇」容易變成不少人大放厥詞、發泄個人情緒的平台。此種網民往往將小圈子中經不起推敲的意見看成是天下皆認同的真理。最近梁頌恆及游蕙禎顯示出扭曲的認知與心態,有識見的人會覺得其可笑可悲,但他們恐怕會認為自己所言所行合乎情理,不明白為何主流社會如此厭惡他們。互聯網帶來巨大的好處,但亦有其惡果。梁游二人也可被視為互聯網惡果的受害者,但他們以侮辱他人為樂,絕不值得我們同情。
從上可見,民主或普選雖可使部分港人獲得一些滿足,卻不會有能力解決上述社會矛盾。歐美國家採用民主制,但它們的社會近年一樣十分撕裂,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網上無知言論充斥,欺凌事件層出不窮,這些都在民主國家不斷發生。香港有無普選,與消除目前亂局的社會基礎,並無必然關係。
要更多的港人開動腦筋,學懂如何利用國家發展所帶來的機遇,首先便要把一些閉目塞聽、受互聯網毒害的人拉回現實世界中。這些人對中國認識膚淺,負面的事件會被他們無限擴大,正面的則迅速忘記或拒絕接受。搞「港獨」的人更乞靈於「中國經濟崩潰論」,他們認為,中國經濟快將崩潰,政府即將倒台,所以搞「港獨」此其時也!只要看一看真實的而非他們心中用作自我安慰的虛構世界,便知他們信念之虛妄。按照美國中情局在其「世界事實書」(World Factbook)的估計,去年中國 GDP 以官方匯率計算,是11.18萬億美元,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是19.7萬億美元,高踞世界第一。就算今年只有6.7% 的增長,光是每年新增的產值,便幾乎等於四個越南的總產值(以官方匯率算),或是大於整個澳洲的 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就算放緩,也遠高於歐美。若是中國面對的經濟周期問題被誤作是崩潰前奏,那麼西方國家已不知亡國多少次了。美國研究機構 Pew 所做的民意調查中,發現中國人民對經濟前景的樂觀程度,幾乎世界第一,這與對中國幾乎毫無認識的「港獨」分子的差距又何其大!
把「港獨」分子拉回現實世界,光靠勸告他們多了解國情是絕不足夠的,他們根本不敢面對真相,亦無誘因去面對真實世界。「港獨」雖是違反基本法,並且會禍延香江,但社會中卻總有政客及部分法律界人士包庇他們,使他們免受懲罰,甚至納稅人還要被迫供養他們。
「23條」立法變成必要
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要如何應對「港獨」?標靶性的賞善罰惡機制是必需的。試想若因他們胡搞,致香港失去獲取巨利的機遇,港人豈非要無語問蒼天?管治之道在於要團結社會中的大多數,爭取他們的支持,但對一小撮「港獨」分子,卻必需集中打擊。不懲罰他們,就不能把他們從幻想的世界中拉回現實,也難以團結多數人。最有效並且有針對性的懲罰方法便是,為「23條」立法。
若果香港沒有被「港獨」分子所連累,又或沒有被「佔中」等事件所破壞, 「23條」便會變成無的放矢,可有可無,甚至沒有「23條」,會使港人感到輕鬆一點。但現時情勢已變, 「23條」可以較有針對性地對付顛覆分子,還守法的香港市民安寧,並可有效阻嚇一些極端分子在網上或現實世界中毒害年輕人。
原刊於《大公報》,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