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學生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進行生涯規劃。(Pixabay)
現今社會生活節奏急速,但學生的發展機會並不一定同步增加;大部分學生若在畢業後,才考慮自己的工作及生活模式,可能未應付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近年大家會留意到生涯規劃這個新名詞。
實際上,職業輔導的概念長久以來都存在於教育系統內,教師為了學生的職業取向,提供一些指引,使他們懂得選擇更適合的職業;只是現在的生涯規劃之範圍更為廣闊,除了計劃未來職業的發展外,還要關注他們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個人興趣的培養,將來的生活方向及地點等考量。
生涯規劃的主角是學生或青年人,他們應該學懂分析自己的潛能及興趣,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計劃;但為他們進行專業生涯規劃的核心人物是教師,因為他們較家長有更多第一手社會發展資料,亦明白年青人的心態及發展藍圖,但教師在生涯規劃上,極之需要家長全面配合。
在青年人生涯規劃擔當更重要角色的,應該是家長,並不是教師或學生,因為家長是這些未來棟樑的監護人,家長的生活概念或對未來的看法,可以左右在子女年少的時候,學習判斷將來的發展空間,可以說是生涯規劃的播種人,教師只是擔任農夫的任務!
以前的父母會有明確的家教,向子女灌輸一些類似生涯規劃的準則,也不需要專業的教師給予任何的指引,例如:在未讀完書前不可以拍拖,讀不成書也要學一門手藝,要有事業才可以結婚,當有工作後必須每月提供家用等等;雖然每個家庭所傳遞的訊息略有不同,但總會有一套未來生活的價值觀希望子女承傳下去。
現代化了的家長,感到自己應該與時並進,家教不應拘泥於舊有的觀念;自己已經歷了辛苦的成長經歷,既要賺錢為了自己的未來生計及成家立室之用,但又要將自己的部分收入,上繳給自己的原生家庭,感到壓力重重;當自己日漸成長,經濟穩定之時,生兒育女也不再祈求子女日後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似乎是為了自己子女的成長拆牆鬆綁。
更因為現代的家庭生兒育女的數量不斷減少,資源可以較集中,家長可以付出的時間亦較多;家長亦同時察覺香港的學習或生活壓力很大,每當子女沒有提出任何要求,自己可能已自動幫忙,還要千方百計提供最好的資源,尋找最佳的門路,唯恐他們遇上任何挫折,影響踏上青雲路的勝算。
家長可為子女做的生涯規劃工作
若然家長對子女的發展有較準確的掌握,配合他們的發展需要,這種的支援還可以;若然家長高估了子女的能力,或有一些特殊教育需要,家長沒有客觀分析子女真正合適的發展路向,而只是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不斷提高他們對自己的期望,結果事實上子女的程度與將來的生存空間日漸脫節,子女在畢業後未能接受自己應有的發展,處於懸崖狀態;既未能建立由低做起的心理準備,也不能高攀一些高要求的發展計劃。
以前的城市發展,可以自由隨機開拓,但現代的城市必須有良好的規劃,亦能善用有限的資源及空間;青年人的未來發展也需要規劃;學生需要掌握生涯規劃的知識及技巧,而家長作為生涯規劃的播種人,亦要承擔一部分責任。
小學生的家長需要在子女入讀小學時,開如留意有關生涯規劃的概念,但沒有必要做任何實質的規劃工作。當子女入讀中學時,家長就真的要尋找一些可以應用的評估工具,收集客觀數據了解子女的強弱項,也定期與學校教師溝通,同時開始緊密關注子女可能有機會發展的行業及餘暇興趣。當子女進入大學階段,家長就差不多可以淡出自己在他們生涯規劃的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