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是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團隊,正進行一項以會計業作案例研究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及社會流動的研究。本研究項目獲香港特區政府中策組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撥款資助。團隊成員包括公共政策學系教授李芝蘭、會計學系教授巫麗蘭、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陳浩文、研究員甘翠萍、高級研究助理胡瑞芯和副研究員李建安。
撰文:李芝蘭、巫麗蘭、陳浩文、甘翠萍、李建安
我們在今年初以問卷形式訪問了專業會計師(PAIP)、商業會計師(PAIB)以及會計系學生,研究會計業界人士對行業現況及前景的看法,在得出初步成果後,我們於2016年5月17日舉行了研討會與業界交流成果,出席的包括了香港會計師公會、澳洲會計師公會等專業組織的成員;四大、非四大(second tier)以及中小行的合夥人及從業員;商界人士;學者;立法會議員以及傳媒記者。交流會繞圍我們團隊的問卷調查結果展開討論。
一、會計業面臨瓶頸
與會者大多數認同調查反映了業內的實況,調查顯示整體受訪者對個人前景看法只屬中性(以10分為滿分,只得6.14分),不同年齡段當中,又以30—44歲的會計師對自已在行業內的前景看得最淡(20—29歲:6.17分;30—44歲:6.06分;45歲或以上:6.34分)。有會計師公會管理層認為這個評分顯示出了業內的瓶頸,從大環境來看,經過了過去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後,整個行業的增長速度已經大不如前,高層職位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多。目前年輕的會計師對前景看法仍較為樂觀,是因為剛入行的頭幾年,都幾乎年年可以獲得加薪以及升職,但當晉升至中層職位後便慢下來,當升職加薪受阻時,他們對會計行業的憧憬也會消失,因而形成個人發展上的瓶頸。此外,一些中小型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東主,只是希望把公司傳給子女,當子女不願接手時公司便會倒閉,在這類型事務所工作的中高層僱員,由於看不到公司的傳承規劃(succession planning),也會由此產生一種事業「到頂」的感覺。有大型公共事業公司財務總監認為,除了工作上的壓力外,當一個人爬升至中層位置的時候,意味他也到了成家立室的年齡,在婚姻、照顧子女以至供樓的重重壓力之下,當然會對前景產生較為負面的影響。
會計行業工時長難解決?
有與會大學會計講座教授表示,認同調查所指工時過長是香港會計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他認為過長的工時已打擊了部分想入行的學生的意願,長遠而言不利行業發展。針對工時過長,部分與會者提出了兩個主要成因:a.)中國政府因素,內地在每年的春季都會舉行「兩會」,由於會上要報告所有經濟的統計數據,因此所有內地公司都要在6月做半年結,以及12月做全年結,會計師公會代表指出,他們曾約見內地政府,希望對方能夠給予年結時間一定的彈性;b.)工作性質,有大型公共事業公司財務總監指出,會計行業就是要趕各種各樣的「死線」,以公司上市(IPO)為例,就必定要在期限前完成工作,不能往後拖,否則便無法上市,這決定了在一些時尖峰間段(peak season)內會計從業員難免要超時工作,如果當 IPO 個案愈來愈多,尖峰間段自然愈來愈長。對於工時長是否不能解決,有與會者表達了不同看法,例如增聘人手,問題是增聘人手以後,每位從業員的工資是否能夠維持在現水平。
工資增長緩慢
談到工資的問題,有與會者慨嘆在過去十多年會計行業新入職者的工資都是維持在萬多元的水平。有四大合夥人指出,在工資沒有多大增長的同時,香港的物價卻上漲了不少,樓價的升幅更以倍數計算,因此無論從絕對數值或是相對數值來說,現在的會計從業員的收入都是不及他們的前輩的。對於工資沒有增長,公會代表指出這與供應及需求有密切關係,每年從大學畢業的會計學生數以千計,他們又多數以加入四大、或以加入會計師事務所作為職業起點作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僱主自然不用抬高薪金,此外部分事務所聘請內地來港讀書學生的比例有所增加,也造成一定影響。不過,另有四大主管合夥人認為,從事會計這門「專業」,除了要講金錢回報外,也要喜歡這項工作,從工作中找尋樂趣,這樣才會做得成功。有與會學生贊同在選取工作的時候也會視乎理想與意義,但出於現實考慮,如果其他工種是薪金較高的話,同學們也是會先選擇薪金優厚的職位。
監管準則改變與道德標準
對於不少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感覺監管準則經常改變,會計師公會代表指出這是一個世界潮流,要維持高標準就要跟得貼,他指在澳洲以外,亞太地區來說香港比日本、南韓、中國大陸都要走得更前,而這正是維持香港高水平的關鍵。此外,與會者幾乎一致同意城大調查所指,香港會從業員自覺專業道德水平較內地同業為高,有大學教授指出,香港的會計課程反覆強調道德和專業操守的重要,因此得出這個結果是順理成章。而有大型公共事業公司財務總監亦認為,正由於香港人的專業水平較高,所以駐港的跨國公司在聘請財務高層職位時也會以香港人為優先考慮。不過,亦有與會者指出部分來自外地的公司,在來香港設立分公司或地區總部後或會更傾向用一些「同聲同氣」的員工,所以道德水平較高是否一定會為本畢業生帶來更多工作機會很難一概而論。
與內地同業合作比競爭重要
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主管合夥人認同,本地畢業生具有較高的道德水平並不代表有更大的競爭力,他指正正由於高水平的道德要求,跑部門、搞關係等工作,香港人都比不上內地同事,他同時悲觀地指出,經過廿多年發展後,內地同事的會計專業知識已不比香港同遜色,IPO的前期工作基本上已由內地同事負責,因此香港會計業的優勢已不在於傳統的審計範疇,而是要發展商業諮詢等更高增值的服務。談到與內地競爭,有中小所負責人則認為,香港會計師的價值正在於向內地展示另一種工作方式,她已考取了內地會計師牌照(CIPA),但在申請稅票的時候同樣遇過很多挑戰,但她堅持要在過程中秉持合情、合理、合法,最終也成功完成工作,並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
一位剛與內地會計師事務所合併的中小所負責人表示,應該以另一角度思考問題,香港與內地同業不一定處於競爭的位置,兩者其實可以透過合作取長補短,她以自已的經歷為例子指出,很早已留意內地事務所的強項所在,同時找出自已有那些優勝的地方,經過很長時間的醞釀,終於和一間規模比她的事務所大的內地所合併,內地的事務所往後可以憑籍她已建立的網絡打開國際市場,而她就可反過來借助內地事務所的規模實力擴大經營業務範疇,做到雙贏,所以她認為透過與內地事務所合併或許時香港中小所的出路之一。
二、香港會計業的發展出路
面對會計業內的千頭萬緒,交流會嘗試拋出一些建議讓與會者討論。
一帶一路?
對於城大調查指受訪會計師將「一帶一路」置於解決行業困難選項的最末位置,有北京智庫成員對此感到驚訝,並認為香港會計專業可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發揮重要角色,但他同時批評香港會計專業對「一帶一路」的認識不深,而且不夠主動,未能夠令內地政府及企業知悉香港會計專業的優勢所在。有四大主管合夥人認同一帶一路將帶來很大的機遇,但要把握卻相當困難。他認為不能將業界參與一帶一路與當年參與中國內地改革開放的過程簡單等同,因為香港與內地在語言、文化上都相對接近,但香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認識卻不深,影響了香港能夠發揮的空間。有會計師公會代表也認為,如果以四大來說的話,他們在世界各地都有網點,內地企業大可透過內地四大分所直接與海外所聯繫,此外,香港不少中型及中小事務所在越南等新興市場其實已經設有分所,但要他們在風險因素未明的情況下,貿然再到一些他們並不熟識的一帶一路國家擴展業務、開設辦事處是相當困難,他認為較可行的辦法是由港府牽頭爭取亞投行來香港設立分行,又或者透過稅務安排等誘因,吸引參與一帶一路的企業來港集資,只要能夠把企業「引進來」,香港的專業界別即可提供相關服務。不過,一家中型所的合夥人表示,有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地方企業擬來港設立實體公司以便發債,並要他們提供相應協助,這家中型所合夥人認為這是活生生的案例,顯示出只要業界願意主動出擊,香港在一帶一路中其實可以扮演吃重的角色。
藍海戰略?
對於主動出擊,代表澳洲會計師公會出席會議的一名中小所合夥人可謂經驗豐富,他的公司在十多年前已開始進軍海外市場,目前拉丁美洲以及西班牙的客戶收入佔了全公司的兩成,他形容此為「藍海戰略」,可以幫助中小所避免與同行以低價搶奪本地客人,亦都可以在中型所以及四大環伺的局面下區別出自已的特色。走出去的具體做法是先透過香港會計師公會的國際網絡在海外找尋合作伙伴,然後再互相推薦客戶,他亦會每年到海外市場參展及演講藉此推廣公司業務。這位合夥人相信中小所必定要不斷招攬新客戶才能保持競爭力,而且從海外找回來的客戶,更能做大香港業務的「餅」,創造更多新類型的就業機會。
香港會計師公會的角色
城大的調查結果顯示香港會計師公會在促進行業發展方面表現中規中距(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評分介乎2.68分—3.28分),有會計師公會代表認為他們的工作已達到了行業組織能力的界限,對於部分中小所投訴公會的支援太少,亦起不到作為大行與中小行之間的橋樑角色,他認為牽涉到不同事務所的商業考慮,很難要求他們無保留地共享信息。有中型所的合夥人為公會抱不平,她舉例自己曾報名參與會計師公會舉辦的海外交流計劃,但最終因為報名人數不足而取消,她慨嘆會員們投入不足。另一位身兼會計師公會小組成員的大型公共事業公司財務總監同意公會面臨不少困難,指出他所屬的公會小組也曾舉辦一些培訓課程,但最終參與的人數不多,他認為香港不少會計師的目光過於短視,往往認為培訓課程或活動未能帶來即時及立竿見影的效果就不熱衷參與。會計師公會代表補充指出公會是收取業界會費營運的,如果搞出來的活動不受歡迎將有機會被質疑亂花錢,所以會計業界的支持和態度直接影響公會的職能和發揮。
三、學生能力及教育界的角色
在城大的調查中,上一輩受訪者對下一輩的評分普遍低於下一輩的自我評分。有與會者指出,新一代的從業員除了英文能力比過往遜色外,「軟」能力及IT的培訓也嫌不足。
培訓「軟」能力
有資深業界人士指出香港學生在會計知識上達標,社交能力卻較為遜色,在商談具體業務操作時不會有困難,但每當談及英國脫歐或德國難民等話題時便多數搭不上來,他認為討論這些國際間大事實有助於建立與客戶間的共同語言,因此他認為學校應該要加強人文學科的教育。另外,有電力公司財務總監則指出,會計與醫生等專業不同,會計是一門對人以及團隊合作的行業,因此人事管理、領導能力等技巧就相對重要,可惜這些都是現在教育課程中比較欠缺的。
培訓 IT
在交流會中大部分與會人士都同意科技發展對會計行業會帶來重大影響,有會計師公會代表甚至相信 IT 發展可能會令會計業流失大量初級職位,不過,有立法會議員卻認為專業服務始終是「對人」的服務,因此只要從業員掌握到新技術,便可以運用這些技術來更可地服務客戶。有大學教授指出,他曾統計全港八間大學的會計系課程,發現在 BIG DATA 等較新的領域尚少涉獵,一些海外留學生想做學分轉移也不成功,因為在香港根本找不到相類似的學科來作轉移,他建議大學的課程應要與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