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孩子的福報,身為父母要為他省着。(Pixabay)
過去,爺爺、父親是家中最受尊重的人,一個家族中,愈年長愈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大凡啥事也都必先告訴長者以做定奪,有好吃好穿的也必然是年長者首先享用,而且家中的兒孫媳婦都要對父母長輩有禮數,噓寒問暖,不敢怠慢,所以整個家風特別和諧溫暖。
吃好穿好用好 這是折壽
而現在,一切變了,長輩父母們都是圍着孩子轉,孩子成了全家的軸心。從孩子一生下來,一家甚至幾家人共同看護一個孩子,好吃的有營養的食物每天圍繞着,漂亮時尚的衣服天天換着穿,上下放學全程接送,就跟皇太子一樣,沉溺在豐富物質的享受中。
這些看似是父母疼愛孩子的舉措,其實是在害孩子。因為每個活在世上的人,都是因為有福報才能活命,福盡則亡,過早地讓孩子消耗自己命中注定的這些福報,什麼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等等,都是在折他的壽,消他的福。
清代紀曉嵐在代表作品《閱微草堂筆記》裏記錄了這樣一個例子:他的侄子與奴僕的孩子,生時只隔着一堵牆,兩窗相對,兩兒同時落地。不但生時時刻相同,連分秒都相同。他的侄子到16歲就早夭了,而奴僕孩子一直都活着。
他分析的原因是:他的侄子生長在富貴之家,福報先消耗盡了,而奴僕孩子生長在貧賤的環境中,對福報消耗得很少很慢。用今天的話來說,因為後天生存環境的不同,各自消耗生命能量的速度不同,導致了他們的命運完全不同。所以,家中老輩常說:小孩名字叫賤叫醜些,吃粗些,穿舊些,好養,就是上述原理!
關茵娣為子積福
那麼,家長如何做到為孩子積累福報呢?讓我們看看前幾天浩然講述的《化解小人大法》中的關茵娣的故事,看她是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的。
關茵娣有一個獨生兒子,在孩子出生後,她就牢記「有錢難買幼時貧」的古訓,從小就注重培養兒子的愛心。每年的壓歲錢都讓兒子親手送給那些在街邊乞討的窮人和殘疾人。有一年,兒子買飛機模型的粘紙花超了三塊錢,關茵娣就批評兒子愛心不夠,隨即讓兒子寫個檢討,還讓打個借條,把每月的零花錢提前扣下三塊補上,然後再送給寒風中的那些乞討者。
在兒子上四年級時,關茵娣就讓他查字典開始讀一些儒釋道的慧語明言,重要的句子還抄下來貼在臥室門後,讓兒子天天都能受到學習。有一次,關茵娣生病臥床,兒子就給她倒水拿藥做粥,面對此舉,關茵娣母問兒子為什麼會這樣做,他說,《弟子規》上講:「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看着只有十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做出這樣的舉動,關茵娣潸然淚下。
還有一次,關茵娣的老同學送來一套非常時尚的新衣服,兒子非常喜歡,很想穿,可關茵娣說:你要喜歡,那就穿上照個相留個紀念,照完相再脫下來。那次照過相之後,關茵娣果然讓兒子脫下來,並讓兒子親手送給一個家庭困難的同齡孩子。
從幼兒園一直到初中畢業,關茵娣都是讓兒子穿補丁衣服,而且一件衣服一補就是好幾塊補丁,而把那些新衣服送給農村的窮親戚、窮鄰居,而且必須讓兒子親手送。
關茵娣經常給兒子講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想使自己一輩子都不起貪心,那就必須從小做到自己最喜歡哪樣東西,就向別人施捨哪樣東西,一個人要是一生都能做到把自己最喜愛的東西送人,那這個人的貪心肯定起不來。
所以,她的兒子在學習期間非常專心,從不考慮去哪玩吃什麼香,在初中未畢業時,就因數理競賽得了第一名,被北京一所高等學府破格錄取。待他參加工作後,除了將自己花銷和孝敬父母之外所剩下的工資,也都全部捐給慈善機構,和去幫助那些處於貧困中的人們。因此,在單位他擁有很高的聲望和威信,不幾年便走上了領導崗位,仕途愈走愈順利。
相比之下,現在有些父母非常可憐,給孩子打洗腳水,好吃的東西自己捨不得吃,留給孩子,有的還給孩子買車,可結果呢,孩子不是多病成了白發人送黑發人,就是因駕車發生事故殺人,真不知家長是獎勵疼愛孩子,還是給孩子挖掘墳墓。
曾有這樣的例子:一位特別有錢的父親,經常帶着兒子出入各種高檔會所,說是為了讓兒子見世面,以後好分擔他的事業,除讓兒子整天穿的光鮮、天天享受酒桌上的大餐外,還帶兒子一起進洗浴場所,父親找小姐坐陪時也毫不避諱兒子在場,結果只有13歲的兒子慢慢染上了黃毒,沒學到商場本領,卻沾了一身公子爺氣,整天花天酒地,夜夜快活。待父親發現後,把兒子送到了另一座城市的學校,一次,因惦記兒子,父親就開着大奔去看望,沒想到兒子趁父親不留意,自己偷偷駕車去見朋友,結果一上路,就和一輛大卡車相撞,人當場斃命。絕望的父親在兒子火化的時候,才知道兒子已患上了性病。
最後,奉勸父母們,請不要把你小孩命中的福報提前用了,小孩命中注定的福報,要給他保存起來,給他將來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