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說明:教師壓力甚大。(Pixabay)
教師工作壓力甚大,長期辛勞工作,身體毛病也漸多,作為學校領導,我們當然希望老師身心康泰,投入工作。校長們,你們有否想過如何幫他們減壓?替老師減壓是否我們的責任?我曾多次問老師們,學校可如何幫他們減壓?他們都說:「校長,你不用我們做,或你不理會我們,那便是最好的減壓方法了。」作為領導,難道我們真的可坐視不理?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小學校長會剛申請了一個為期一年的優質教育基金計劃,名為「並肩培育豐盛生命」,獲撥款70多萬元,內容主要是透過優化學校管理,為老師減壓。擬寫計劃前,我們拜訪了著名心理學家梁天明博士,他提出教師的壓力來源可分為三類。
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
工作壓力來源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別:外在環境、工作環境和個人因素,研究證實,這個工作壓力模式與本地教師工作壓力因素吻合。
外在環境因素
外在環境包括經濟氣候(例如經濟低迷時期,入職的老師薪酬會偏低)、教育政策(如教改、縮班殺校政策、學校編制教席數量減少、合約制度、教育局對學校/學生的評估方法、學生的考試及評核制度更改)等外在因素,都會影響老師的工作需求和入行的競爭,繼而增加工作壓力。
校內因素
校內因素包括學校對老師的需求,包括工作量、角色分工、團隊合作(如課外活動、家長活動等各樣課堂教學以外工作、學校對老師的期望等。)此外,學校架構(如人手分配和管理層的支援)和內部溝通(如訊息傳遞的媒介、系統和指引),都會影響老師的工作氣氛和引發壓力。
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來自老師自己的家庭因素、財政狀況、他們的性格特徵等。
從梁博士指出的三大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我個人認為作為校長或學校的中層領導,這三種壓力來源都與我們的管理有關。
外在環境方面,縱然外面橫風橫雨,我們也應該為教師抵擋衝擊,將學校變成一個安心教學的地方,如最近中學面對縮班潮,中學校長會便極力爭取,為教師提供更多實缺職位,減少學校的震盪。校內因素方面,學校領導更是責無旁貸,廣開溝通之路,優化學校管理,老師壓力便可減少,學校管理亦更具效益。至於個人因素方面,研究證實個人性格特質、工作經驗、同事的支持及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主權(Belief in Locus of Control),都是減少壓力形成的關鍵。因此每一個人都可以改變自己與環境之間的協調,增加可承受壓力的程度,所以遇到老師面對個人壓力,如家庭狀況出了問題、性格緊張而感到工作壓力,我們都應該關心、支援和鼓勵他們,始終學校是人與人相處的地方,如何處理教師的情緒和壓力,也是管理層的工作。
有見及此,我們會透過撥款,舉辦一連串的工作坊予老師和社工,雖然未知成果如何,但部分講座的內容十分吸引,在此分享,看看你們會否舉辦相關課程:

我們課程的特點是「學校一家」,由管理層帶領,正視和處理老師的壓力問題,所以不能再說老師的壓力與學校管理無關。那麼校長的工作壓力大嗎?當然大!那麼校長可如何自處,救人自救?或許我們也可一同參與課程,我尤其對「時間管理」、「放鬆技巧」和「如何有效地評估老師工作」幾節課感興趣,到時我定會排除萬難,一早去霸個靚位,用心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