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說明:修行到開悟的境界要有很大的福德因緣,很多參禪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得到心靈昇華。(Pixabay)
佛陀留下了不同的修行方法給因緣不同的眾生凡夫。後世的佛教宗師作出了不同的類別定義,佛教詞類是謂「判教」,其中一種比較普及的分類是「自力」和「他力」。
「自力」禪修
「自力」就是學習佛陀的遺教,但卻完全依賴自己的累世修行,累積足夠的智慧和善行就在現世或來生成佛。禪宗就是現今最多人選擇的自力流派之一禪者透過打坐、觀心等禪修,達至覺醒或是「開悟」的境界,了解「空」的真義,擺脫對我的執着,看透生老病死四苦而得到心理解脫。人人皆能成佛,不會祈求佛和其他菩薩的特別幫助(所謂加持),禪宗的宗師也較為人熟悉,開宗的達摩和慧能大師,當代名氣很大的星雲大師,已圓寂的聖嚴法師,以至一行禪師,都是禪宗的大德。
擺脫物質生活
現代物質生活令我們對物慾的追逐和留戀愈來愈大,修行到開悟的境界要有很大的福德因緣、決心和毅力,但是很多參禪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得到心靈昇華,活得輕鬆點、快樂點。
「他力」引到淨土
另一種修行方法是依託給已經修行成佛的阿彌陀佛。根據佛經,彌陀成佛的宏願是接引眾生到他的佛土繼續修行到成佛境界。彌陀淨土是一個清淨無染,比我們的地球更適合修行的地方。如果你和彌陀佛有緣,讀到關於淨土的經典或聽到有關的說法,產生信心,打開心窗,臨終時彌陀佛就會引接你到他淨土。平常修行是專心唸喃嘸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由於依靠佛力,所以是謂「他力」的修行,較接近其他宗教的觀念。但是彌陀不是創世者,他也是經過修行而成佛的。唸佛也不只是為了臨終一刻,因為唸佛自然會產生善念,增加我們的善行,減少作壞事。所以「自力」和「他力」都是殊途同歸,學習慈悲、無我、無常、解脫生老病死等佛理。
透過唸佛或禪修有成,面對人生考驗時也會較為正面。我有位專心唸佛的朋友,突然得病進院。明知老病之必然,但我仍是心裏發慌,也苦惱探病時不知說甚麼安慰話才好,誰知他卻處之泰然,說已經全交託了給佛菩薩和醫生,自己只是盡力配合。佛教教義是基於人未成佛就有前生來世(輪迴),所以這一生隨着不同的因緣,對各種修行方法的感應亦各異。佛陀留下的各種經典和教化,是沒有高低分別的。
原刊於《晴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