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貨幣貶值,不僅商家不願收取輔幣,連政府機構也拒收,甚為擾民。(灼見名家圖片)
年來八達通流行,輔幣(俗稱銀仔)如蝗蟲般使人見拒。因多年來物價不斷上漲,輔幣貶值瑣碎,不受歡迎自是意料中事。今日青年實在難以想像父輩袋着三五角錢可以度過一日,可以乘電車從西環到筲箕灣,可以從香港渡海到九龍,可以買麵包作午餐充饑。那時倒是逍遙的日子。輔幣秋扇見棄,地位陡失,實是可悲。但比輔幣更可悲的,是擁有大量輔幣的老人家,使積蓄一再貶值,甚而不能使用。
由郵局回收輔幣才是德政
筆者眼見、亦知道當年許多慳儉的人真的五分一角錢省吃省用儲下來。回歸前夕有女皇人頭的輔幣更被炒高面值多倍,輔幣真八面威風。後來輔幣不受歡迎的轉捩點,是到銀行儲存輔幣時要收手績費,輔幣變相貶值,誰願吃虧呢?輔幣是政府發行的貨幣,政府機關應可使用了,便跑到郵局買郵票。誰知郵局職員不收,指着一張貼紙說,要買多少錢郵票才可以用幾多角,又買多少元才可以用大銀多少個,此外要用紙幣。「這是法律!」職員說。原來這樣,問題不是職員,而是影響民生的惡法!
香港是法治社會,產生問題最終都以法律定對錯。但政府發行的貨幣連政府機構也拒收,實在可笑,也說不通。制訂而不廢除這樣擾民的法律便大有問題了。這樣使到儲存輔幣、或擁有較大量輔幣的人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無人得益,是政府樂見嗎?拿出大數量輔幣交易的人會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麻煩嗎?當然不會,輔幣有時而盡也。
筆者點出郵局而談,因為郵局是政府為市民服務的機構,廣布港九新界各地,郵局與眾多市民接觸頻密,藉着服務市民而收回輔幣最好、最合理。惡法不在,市民笑逐顏開,戾氣減少了,這不是德政嗎?古語有云:勿以善小而不為,鑑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