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20:09:4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青年,機會,你懂嗎?

未來社會需要樂觀、能走出世界、接納新事物,融入自己的優點及特性來創造新思維的新一代。
封面圖片:世界機會處處,懂得把握最重要。(Pixabay)
 
筆者的學生參加了前往蘇格蘭交流的計劃,該計劃與一般的交流計劃不同,除了由捐獻者全數支付學生的參與費用外,最不同是計劃背後那一份特別的意義。申請參加的學生先要在指定的日子裏完成40小時的義工服務,並且完成反思日誌,再由評審團挑選表現優異的學生參加。這個計劃是要讓學生在參與義工的過程中學會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此外,在甄選的過程中,要挑選的並不是英文最好、最優秀的學生,而是要選最懂珍惜、最有需要、最能幫助他成長及改變的學生。捐獻者背後的那份心思意念,實令人敬佩。今年筆者有幸能成為面試評審成員之一,在參與的過程中,不單讓我看到一些孩子的成長,也讓我看到更多現今青年的需要。
 

三大類型學生

 
面試過程中,筆者負責面見部份參與學校的學生。學生在面試的表現各異,但當中可簡單將學生歸納為三大類型︰屢敗屢戰型、錦上添花型、潛質上游型。在面試的過程中,不乏在往年落選但屢敗屢戰的同學,他們大多是往年因義工時數不足或面試表現發揮得不好等原因,最終未能前往蘇格蘭進行交流的同學。當中有些同學反思及檢討自己往年的不足之處,並在過往一年裏努力改善,今年捲土重來再接受挑戰。另一種則是自知自己往年的不足,但依然故我,沒有着意去完成義工的服務、沒有刻意去改進自己,只在等待幸運之神的降臨,冀望機會會自然的流進他的口袋裏。
 
而錦上添花型的學生,多來自中產家庭,他們的家庭支援不錯,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自滿,反之他們求學求知,態度積極,亦能好好利用學校與家庭給予他們的機會及資源作自我增值。
 
最後一種是潛質上游型,他們大多是新移民、來自低收入家庭或單親家庭,家庭的支援並不足夠,英語及學業成績都未能及時追上,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自卑,反之他們積極進取,努力學習,力補自己的不足,把握及珍惜學習及自我提升的機會。最後哪些學生能入選參加交流,相信各位都心中有數。
 

三種成功要素

 
這次評審的經歷,讓我更體會到現今學生欠缺的成功要素。第一是「尋找機會的能力」,很多學生在完成義工服務時數的過程中都處於被動的狀態,他們等待老師幫他們尋找義工服務的機會,從他們的活動反思日誌中看到一些同學參與的服務多是校內活動,言談中亦表示自己較少主動尋求及嘗試,有些最終更未能滿足時數的要求,也因此失去機會。
 
第二是「珍惜機會的態度」,同學們看到眼前有很好的機會,同時亦希望自己是機會的擁有者,但卻抱着愛理不理的態度,口裏說希望,但卻沒有實質的行動,當被評審問到為何未能完成義工服務時數,還為自己找很多藉口開脫,沒有好好反思及正視自己的問題。機會曾經在他們面前,但沒有好好珍惜,也就此失去。
 
第三是「延續機會的遠見」,有一些進取的學生看到交流不單能提升英文和曠濶眼界,更能藉此機會為日後學習及升學路作籌謀,懂得將一個機會變成另一個機會的準備。
 
未來社會需要樂觀、能走出世界、接納新事物,融入自己的優點及特性來創造新思維的新一代。若青年再將自己密封在一個狹小的思想空間,將自己的問題及不足歸咎於別人,未能好好檢視自己進步的方法,積極改進,還常自怨自艾,那就難有成功的機會,而香港的未來便難再有突破了。

楊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