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綠置局只是損一方、益另一方的零碎政策。(亞新社)
經歷上年尾和今年初的跌市後,香港樓市最近似有反彈跡象。與此同時,特區政府亦沒有放慢腳步推出「紓緩樓價」的措施。據報道,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將於下周討論綠表置居先導計劃(簡稱「綠置居」),並將以市價六折(即每方呎約5,700元),將在新蒲崗單幢式公屋景泰苑推出數百單位供綠表人士購買。
綠置居能否解決香港人的住屋問題?我們先看看政府推出此政策時有何目標。根據政府在2014年的長遠房屋策略,「政府會在鞏固房屋階梯和促進社會流動的大前提下研究如何進一步豐富資助自置居所的形式。」運房局在回答立法會議員提問時便指出,綠置居「回應了長遠房屋策略有關豐富資助自置居所形式的大方向,以進一步完善房屋階梯(現時一般稱此為『綠置居』計劃)。除協助『綠表』人士自置居所外,也藉此透過『一換一』騰出原有公屋單位給正在等候公屋編配的家庭。」
先不論綠置居的規模不大,對整體自置物業比率幾乎沒有影響,亦不論綠置居的屋苑本身就是可被騰出予那些正在等候公屋編配的家庭的公屋單位(或可被用作興建公屋單位),我不明白的是何以政府要增加自置居所的比率。
一個說法是在香港的樓價在近十年不斷上升,佔人口差不多一半的有樓階層享受了樓價升值的歡愉,人口另一半的無殼蝸牛則只能望樓輕嘆,這有樓與無樓的分界是,社會分裂的其中一個因素。
的確,我自己曾試過分析2008年和2012年的立法會地區直選的數據,發現在4年間激進泛民(當然,當時的激進泛民放在2016年一點也不激進)的支持度大增約一倍,在扣除收入等影響後,公屋居民比非公屋居民對激進泛民的支持要增加得多。
不過,正如股票投資一樣,樓價亦是可升可跌,在香港更可能是大升大跌,政府鼓勵人買樓而變負資產並不是沒有前科。我和兩位欄友幾年前開始便提議,要令樓價穩定發展,令有樓階層不用擔心傾家蕩產,無殼蝸牛可以計到何時儲足首期。與其花資源研究和推行「綠置居」和「白居二」等損一類人而益另一類人的零碎政策,倒不如花更多人力物力揾地,令香港有穩定的土地和房屋供應吧。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