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主要教義之一是相信因果,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緣生緣滅,例如和禪宗關係密切的日本花道,除了是賞心樂事之外,還有透過花木的裁剪作為大自然的縮影,欣賞花木的榮枯而體現生命的迴圈不息和無常之意。花是雲、雨、水、陽光、種子、土壤在適合的時空下而生的,枯萎後會變成垃圾,再變成土壤,又成為花木的緣生一部分。
茶道、花道、書道都是以靜態生活經驗來體現恬靜、空寂的禪意。我對茶花書法並沒有研究,不過,香港有很多不錯的自然環境,走在郊野公園的路上,觀賞大自然在季節中的轉化,偶爾會想起蘇東坡一首禪味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看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提醒我們要消除由過度主觀衍生出來的執着,以及片面的判斷。
還有對公眾開放的庭園,我最常去的是坐落於鑽石山的志蓮淨苑的花園和荷花池,及對面南蓮園池的羅漢松群,都能令人感到生命的成住壞空(即指成劫、住劫、壞劫、空劫等四劫,是佛教對於世界生滅變化之基本觀點)和迴圈不息。但我們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身體和名利都無法放下,年紀愈大,背負的自我包袱就愈重,所以無法看清楚真實清況,執迷不悟,偶然察見落花和與遠去的親友別離時,我心裏也可能閃動,明白世間虛幻的一剎那,但也僅此而已。真的感謝這個專欄和讀者,給我固定靜下來,想一下的機會。
還須心藥醫
四大菩薩各有象徵意義,不同的佛菩薩代表對治世人不同煩惱、苦痛的解脫修行方法。佛教徒生病,可能會希望發願為眾生治療身和心病的藥師如來佛會幫助我們藥到病除,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佛法是說因果的,參拜藥師佛時,我們應該明白藥師佛是開示眾生要注重身心的健康、心的修行和健康的生活習慣,病了就要有適當的治療。
我的一位長輩病了,在藥師佛像前祈願時,突然了解佛要說的法,比起祈福,長輩更需要親人多去探望他,了解有人關心他,為他打氣,這就是佛給長輩的「心藥」,及給我關於「慈悲」的說法。古代的禪師就教過我們,明白的話,一花一草都是在跟我們說法,不明白的話,佛像也只不過是一塊山石或木頭,所以從前一位禪師為了導人覺醒,有把木製佛像燒了來取暖,當然這是一個特殊情況,禪師才會應用這般非常的接引方法。
原刊於《晴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