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20:00:5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老師!老師!幫幫忙!

多問候和關心你的老師,有空回學校探望你的老師,有困難時多打擾一下你的老師,為老師們注入正能量,讓老師在燃燒生命的時候,在你們的補給下再照亮更多的孩子。不要再猶疑了,即時行動,同學﹗同學﹗幫幫忙﹗
「老師!老師!幫幫忙!」一個短訊鈎起了我的思緒。
舊的學年快將完結,新的即將來臨了。每年看見新入職老師的面孔,便讓我想起當年的我。當老師是我兒時的夢想,大學畢業後,走進課室裏執起教鞭,轉眼已怱怱二十年了。回想當日大學三年班時,同學們都在忙着為畢業後的工作籌謀,什麼四大會計師樓,三大電子工程公司,各大銀行及金融機構等,都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當年身在香港最大銀行當兼職,順理成章可留在銀行裏繼續發展,畢業後即能找到大機構的工作崗位,也算不錯的出路吧﹗結果筆者是隨波逐流或是隨兒時夢想進發,結果大家也應知道了。

學生成家立室欣慰 行政減少精神食糧

在教育前線工作了差不多20年,經歷了教師工作的辛酸變遷。有人說教師假期多,而且薪金高,是一等一的優差,也有人說教師沒有年假、超時沒有補薪、孩子難教,家長要求又高,是苦差一份。對我而言,教師的工作是苦或是甜並不在乎假期或薪金,而是那份情。當教師的頭十年,因為不需要擔當太多的行政的工作,故能當起班主任,所以有一班仔仔女女陪同成長。最近翻開面書(Facebook),看見他們一個又一個報的喜訊︰「我要結婚了」、「我的的孩子出世了」、「孩子滿月了」……同時也看見很多同學帶着他們的子女共渡暑假的家庭樂照。看見同學的成長,離開學校、走進大學和社會,參與他們的婚禮,走進人生新階段,成為孩子的父母,心裏有一份說不出的喜悅和滿足。近十年的教育生涯,隨着擔當行政工作及當上副校長後,薪金可能是多了,但工作時間也相應增加,但那份情感的補充卻減少了。離開課室愈遠,粉絲的數目就愈少。若同學的支持及關係是老師精神的食糧及支持,那麼擔當了行政的工作和校長,離開了課室後,食糧的供應就肯定愈見減少。

「上網問功課」 萬事找老師

在疲乏和乾涸的狀態下,收到一位舊學生請老師幫忙的 WhatsApp 短訊,內容看似是一些奧數的題目,原來學生是來「上網問功課」。起初我還以為他是在照顧孩子功課上遇上問題因而求助,但在細問下才發現是學生為應付轉職之用,他也因此與我細細地分享了他的夢想。
這一個學生我當了他的班主任兩年,這一班的同學是我在教育生涯上最具挑戰的一群,但我卻從他們身上也獲得了在教育生涯上最寶貴的東西。他們的反叛及頑皮總會帶給我無窮且新鮮的煩惱,但我最愛這一班同學,因為我看見他們令人鼓舞的進步,最感受到從他們而來的感恩。孩子邀請我出席學警學校的畢業禮,帶未婚妻給我過目,孩子們找學校來問我的意見,女朋友想學英文哪兒好,傷心時給我鼓勵和支持……他們的問題林林總總,我回答起來時不單沒有煩擾的感覺,反之是一份溫馨的感覺,就如家人一般的親切。

莘莘學子 多打擾老師

教師工作最大的收獲或回饋並不是假期或豐厚而穏定的薪金,而是這一份情。在平日孤寂和具壓力的工作下,支持我撐下去的不是存摺內的數字,更不是那些都在工作中渡過的悠長「假」假期,而是每一個有空給我發問問題,在面書或 WHATSAPP  內問候這位老人家的同學、在新年來給我拜年的同學、在街上踫到時會給我「集郵」的同學。他們成為了我背後的力量。各位讀者們,也許你不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要為教育付出一份力看似很遙遠,但你總會當過學生罷﹗多問候和關心你的老師,有空回學校探望你的老師,有困難時多打擾一下你的老師,為老師們注入正能量,讓老師在燃燒生命的時候,在你們的補給下再照亮更多的孩子。不要再猶疑了,即時行動,同學!同學!幫幫忙!

楊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