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候選人為歷屆最多。在各有9個議席的新界東和新界西選區,候選人名單分別有22張和20張;香港島和九龍西各有15張名單競逐6個議席;最小的選區九龍東,也有12張名單爭奪5個議席。
少數派登堂入室 議會面臨「碎片化」
候選人多,後果就是落選者眾,大量投給落選者的選票被消耗掉。上屆立法會選舉(2012年),地區直選的投票人數是1,838,722,撇除了數萬張廢票,有效票數是1,783,084,其中超過四十萬票投給了落敗的候選人。在競爭最激烈的新界東選區(上屆共有19張名單),沒有贏得議席的候選人合共取去了近三成選票。全港成功當選的35名候選人合共得到的總票數,只佔投票總數的75%。以該次選舉53%的投票率計算,全部35名直選議員可說只代表登記選民的四成。今次選舉,候選名單比上次更多,當選者的代表性自會比上次更低。
跟單議席選區的「簡單多數制」比較,香港採用的「比例代表制」產生的議會還是有較廣泛的代表性的:在簡單多數制之下,可能出現獲得近半數選民支持的候選人竟要落選的情況。比例代表制讓社會上的少數派也可能有代表成功進入議會,而這「優點」的反面就是議會「碎片化」。
票寡議席多 候選人輕易取勝
候選人愈多,要贏得議席所需要的票數便愈少。比例代表制按每張名單得票的數目分配議席;理論上,在有9個議席的新界東,候選人需拿得九分一的選票才有一個議席。可是,由於選票分散到大量候選名單之上,上一屆在新界東贏得議席的候選人,沒有一個拿到九分一的選票,其中有候選名單只拿到6.55%(即不到十五分之一)的選票,便已贏得議席。失敗的候選人當中,不少是只欠一兩個百分點甚至更少的選票而贏不到議席。
根據傳媒最近開始每天公布的「滾動民調」,這次選舉除了九龍東五個議席歸誰所有似乎已成定局之外,其他各選區都只有兩至三張名單穩操勝券,其餘多張名單陷於混戰,各自得票相差不遠,勝負之間可能只是一兩個百分點的得票率的區別。當選議員的得票率,相互之間可能差別更大。但這代表性的差異,不會反映在議會的運作上,因為所有議員在議會裏都享有同等權利。
風雨如磐 獨留碧血祭軒轅
日前我對傳媒說,我希望明年的行政長官選舉有真正的競爭;假如出現這樣一個局面,需要而可能由我成為一名候選人,以讓港人和中央政府有真正的選擇,那末我願意考慮參選。我還是有點自知之明,所以我補充說,我相信有比我更勝任的人選;只要他們願意出來,我必退讓。
這些話引起了一些反響。連日來我收到不少評論和意見,有反面的,也有正面的。我活到這把年紀,跌過許多跤,闖過許多禍,吃過許多虧;按「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雖未至「百毒不侵」,最少不會像年輕時那麼容易頭腦發昏了。褒獎之詞,愧不敢當;至於攻我之失者,皆我師也,自當樂受而深感之。
有批評者指我不自量力,「連立法會也沒有管好」,竟妄想當行政長官? 說我「沒有管好」立法會,大概不只針對我的能力,而是質疑我的立場和操守了。據聞有官員說,兩年前的財委會主席沒有管好財委會,是有心無力;我作為立法會主席沒有管好立法會,是有力無心。另有高人說,行政立法關係問題,就在於我這個立法會主席;換了主席,問題便解決了。對於這些指控,我除了要深切反省之外,也祝願他們判斷正確,新的立法會主席選出之後,就如他們所想,行政立法關係從此一帆風順。
另有「恨鐵不成鋼」的批評,指我出爾反爾,先說「願意考慮」,其後又「退縮」,令人失望。有一位我在港大讀書時認識的師兄,平日和我甚少見面,最近一連給我發來兩封頗長的電郵,痛陳時弊,大義凜然,叫我回想大學裏的崢嶸歲月,問我年輕時的銳氣於今何在?我躊躇了半天,想不到怎樣回覆。
忽然想起民建聯剛成立時,一家電視台給我做專訪,記者叫我在鏡頭面前寫一幅毛筆字。我寫了魯迅的《自題小像》:「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闇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那是24年前的事了。經過這二十多年,跌跤多了,闖禍多了,吃虧多了,銳氣和傲氣都少了,那首詩再不敢拿來自況了。於是改寫首末兩句幾個字,以回應師兄:
靈台遲暮逃神矢,風雨如磐闇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獨留碧血祭軒轅。
(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