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阿信屋林偉駿:堅持走自己的路

我家裏的書可能只看大概十餘頁,或者其中的一兩句,借了他的想法,可能以後都沒再翻開那本書的機會。

今年書展759阿信屋老闆林偉駿出了一本《翻滾吧阿信──廠佬轉行賣零食》,由他口述,作者楊傲晴整理。他於書展座談會與一眾書迷溝通,既談生意,也談人生,在零售業低迷的今日,他堅持走自己的路。

擇善固執

林偉駿堅持做生意要有自己一套。「進入零售行業之後,有人問我一個很特別的問題:『為什麼你不賒數?好奇怪,為什麼不開個數期(付款限期)?』她說每個人開零售店,都會想盡辦法去賒貨,然後賺得收入就先收下。我覺得用這方法做生意是錯的,用別人的錢來滾大它,你可以從別人身上拿得多少呢?我會選擇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很多人都認為我這種方法很古怪。」

「古怪」的經營手法,甚至讓林偉駿成為他形容的「孤獨村」,他指自己與所謂行家並沒有溝通。「說真的,我們各為其主,溝通是很少的。其實我在做工廠的年代,已很少與行家溝通,像電車男一樣。我不去參加那些商會,亦不會參加那些活動。如果做生意可以通過那些組織學習,透過派卡片溝通便可以賴以維生,這就太傻了。現實不是,絕對沒有這種事。所以我到今天都沒有視他們為行家,只是大家一起在零售業上工作。」他形容,是行家,就要守行規,但他自己提供貨源,便能走自己的規矩,邊摸索、邊調整。「雖然是不斷調整,不斷碰釘子,但這是我的路。」

從工廠到零售,林偉駿均相信生意是朝需求而去,而非朝關係而去。「例如香港人喜歡出外旅行,港人去慣歐洲,看見某些當地貨品,發覺歐洲有而香港沒有,而且幾好吃,那我們就慢慢引進來。香港是一個可以自由進出的地方,香港人經常到外地旅行,這一點對我們很有利。」他堅拒依靠關係來做生意。「我不會用『搭膊頭』去做,這是不可行的。今天我跟一間工廠的老總關係很好,甚至認識鎮長或市長,那又如何?難道有一天他被調到河原,你要搬工廠到河原嗎?很實際的,生意不是跟人的。」

問心無愧

上月末阿信屋的母公司CEC國際公布全年業績,為阿信屋成立以外首次「見紅」的成績表,截至4月底,全年虧損2972萬元。林偉駿表示,阿信屋是隨日元而上,亦因日元貶值。「我加入零售業時,日元貶值真的令貨品便宜了,但亦吸引到更多人捨得購買。但日元現在突發性升了不多,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影響?這是因為我們定價定得很盡,盡到日元反彈10%,我們就完蛋了,會損失很多,所以輸了幾千萬。但這沒辦法,因為我們是走薄利多銷這條路,我覺得要這樣走才對。」至於業績對股價的影響,林偉駿指阿信屋不是一間炒賣的公司,小股東投資後也有基本回報。「我們或者賺的有限,但我認為這才是我們賴以長存的一種方法,起碼不會變廢紙。事實上,零售業並不只我一個見紅,大家都很慘痛,只不過我一致抱持的態度是薄利多銷。」對於經營生意,林偉駿相信的很簡單。「能賺錢的,就做;不能賺的,就不做。一間店如能經營的,便幾多都可以開,但若不能的,便不要勉強來。上年我有點錯估情況,勉強開了些店,讓部分分店有虧損,這些在年報都看得到。

作為一個生意人、一個老闆,林偉駿對外不會浮誇,對內亦主張坦誠。「我是喜歡溝通的人,所以有這麼多夥計跟了我這麼多年,有時與人相處幾十年,有過無數爭拗,為何都可以留下這麼多人,就是要坦誠相對。做生意做人都一樣。」他說,這個做人態度是祖父教的。「我爺爺是修理鐘錶的,從大陸來香港。他教我,我們做手作的,這些錢是我們要賺的,你要便宜,我不能給你,修理這隻錶要幾天,這幾天就要收你幾元。這就是我們應賺的錢,但除此之外的,我不敢賺。我們用自己的勞力去賺取我們應得的。」

借書還魂

生意以外,林偉駿形容自己很喜歡看書,有助啟發新意念。「我是很喜歡『借書還魂』的人,聽取別人的話、借別人的『橋』(想法)。我家裏的書可能只看大概十餘頁,或者其中的一兩句,借了他的想法,可能以後都沒再翻開那本書的機會。這是我個人的習慣。」他表示自己喜歡逛商務印書館,看什麼書是「很被動的」。「那些編輯會把書放到某些位置,是暢銷書,我都會學一學,看書沒什麼偏好。」

他開玩笑說,這本書不是他自己的作品。「我只是口述,懶到連序也沒有為他們寫。」對於書裏分享的一些點滴,他卻認為沒甚大參考價值。「這個人做生意好或不好,今天坐在這裏,你可能覺得有趣,但當有一天結業時,你就會失去興趣。」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