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好,心情好,腦袋好

現代佛教注重社會功能,把佛陀的遺教融入大眾的生活中,出家師傅在道場指導大家認識自己,就可以活得快樂點、有意義點,和其他人和大自然相處得和諧點,多種善因,多結善緣。
早前讀到關於全球微笑統計的報道,提到香港人平常是最不愛面帶微笑、表情最木訥的群組。當然,不愛微笑不一定是心情不好、不友善,但或多或少會影響身邊人對你當時的情緒、性格,甚至彼此關係作判斷。
 

發自內心的微笑 舒緩職場壓力 

 
一行禪師的梅村教團特別強調微笑的重要性。每天醒來要為自己能健康活着而生歡喜心,從呼吸感受生命的存在和意義,微笑是來自內心的反映,對自己亦對人帶來舒服、放鬆的感覺,是對自己也是對人的慈悲。大家不妨嘗試早上起來時,坐或站着深呼吸五至十分鐘,走路上班的,可用較平均和緩慢的速度呼吸,感受呼吸,感謝空氣、大地、大自然和自己的身體。有興趣者可從網上或書本參考「數息法」的基本功(佛教的呼吸靜坐經典是《安般守意經》),看看自己是否能自然地面帶微笑,為當下的幸福而微笑,沒有目的,沒有機心。
 
在職場的增強、大腦靈活性和紓緩壓力的心理指導,深呼吸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鼓勵學習瑜伽和冥想,也是禪修和情緒培養課程共通的。要保持腦袋在工作狀態時的效率,心理輔導師提議約三刻鐘就活動一下,離開電腦,做一些深呼息、擺擺腰、搖搖身的簡單動作;每三小時最好就離開工作枱,慢步一下,走走樓梯也可以;有打坐、禪修、數息經驗的,則可以透過短暫的靜坐來讓腦袋休息一下,靜靜心。
 
現代佛教注重社會功能,把佛陀的遺教融入大眾的生活中,出家師傅在道場指導大家認識自己,就可以活得快樂點、有意義點,和其他人和大自然相處得和諧點,多種善因,多結善緣。
 

品茶賞花覓禪意

 
唐朝趙州禪師的著名語錄(佛教稱為公案)之一,無論是第一次來跟他學法,還是已來過的,他都會叫他們「喝茶去」;就是要學禪的人明白禪應該是活現在喝茶、吃飯和日常生活中,坐禪、觀想、讀經只是培訓的過程。
 
西方人把禪翻譯自日本語拼音的「Zen」。除了日本的禪師較早到歐美宣揚禪法外,自唐宋禪法東傳日本後,日本的禪師把禪的元素灌注入日本文化、藝術和生活中,茶道、花道、書法、能樂等。現代日本人無論是否佛教徒或是否禪宗,透過供茶品茶、插花、賞花、庭園設計等生活情趣和藝術,都會沾上一點禪味,所以禪和日本文化相輔相成地西傳。不過,近年港台很多大師和道場也在歐洲和美、加發展得不錯,例如香港的寶蓮寺、台灣的法鼓山、佛光山、慈濟基金會(靜思精舍)等,在分支道場可謂遍布各地。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授權轉載。
 
(圖片:www.flickr.com

馮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