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海牙常設仲裁庭應菲律賓單方面的要求,裁決中國在南海的九段線無效,這顯然是美日在背後精心設計的陷阱,意圖侵犯中國在自己領海中的權益,中國不參與它們所設的局,正確之極。歷史與法理的根據在中國一方,這些根據,應該有效地告之自己的同胞與國際社會。當然,有足夠的軍事力量捍衛國土也是必要的。
判斷一國領土與領海主權,尤其是有爭議的,最重要的是看三方面根據。第一是誰首先發現這些地方,並有歷史記載為據;第二是這些地方有無被持續管轄及經營;第三是國際上的一些聲明、協議或法律。
越南菲律賓理據站不住腳
越南及菲律賓聲稱擁有南海諸島的「根據」主要有四:第一,1834年時南沙已在越南第一張地圖出現。第二,法國傳教士路易.塔伯爾在1837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談到,越南的嘉隆皇帝曾在1816年在一個小島上插旗,文章並記有小島的經緯度及名稱,越南人認為此島是今天的西沙群島之一。第三,1931年12月4日,當越南仍是法國保護國期間,法國曾對西沙提出主權要求,原因是越南對西沙有「先有權」,法國並有派軍艦到該處,其後在1933年又聲稱包括南沙在內的南中國海的9個島嶼歸法國所有。第四,1951年的戰後「舊金山和會」中,日本宣布放棄西沙及南沙,越南代表宣稱西沙、南沙自古屬於越南,與會的51國並無提出異議。
這些「根據」,其實完全站不住腳。假如南海諸島在多個世紀以前早已屬於中國,1834年越南自劃的地圖又算什麼?法國傳教士所記載舉行插旗的島嶼,其位置與名稱,據考證根本不是西沙的一部分,而是越南中部近海的廣東群島(此廣東不同於中國的廣東),越南只是把馮京作了馬涼。法國宣稱對西南沙的主權更是不打自招,他們一方面用「無人地」的先佔原則去合理化自己的主權,但法國政府同時又承認在丹伯特島上發現了三名中國居民。在鄭和群礁與太平島,又發現有華人蓋搭的房屋及奉祀神人之像。
在中業島上,更見居住的華人與海南島有貿易,每年把龜肉龜蛋運去換取食品。其實中國的張振國及胡煥庸等人的著作中,早已紀錄,南威島上有「南威島」的石碑、古井、土地廟,在南鑰島和鴻庥島也有土地廟,南子礁上也有椰林與水井。事實上當年國民政府亦不承認法國的佔據,並提出外交交涉。
至於「舊金山和會」,戰勝國的中國政府被拒參與並發出過抗議。而1952年日本與台灣的和議中,除了放棄因侵佔這些島嶼所得的「主權」外,亦不反對這些島嶼屬於中國。
其實,越南的最大致命傷是,1956年、1958年及1965年,其外交部副部長雍文謙及總理范文同都曾正式聲明,承認和贊同西沙、南沙屬於中國。國際法上有禁止「反言」一項,足見今天越南的主張無理。
菲律賓的論據與越南相比更是脆弱。遲至1950年5月13日,《馬尼拉紀事報》才發表社論,呼籲要立即佔領南沙群島。在1970、1971、1978和1980年,菲律賓多次派軍隊侵佔了中業島、西月島等8個島礁。他們的「根據」,只是說這些島礁是「無主」的,不屬於任何國家,這是典型的渾水摸魚策略了。其實國際法庭早有案例,說明領土主權並不取決於該地離開主體國的遠近,否則鄰近土耳其的一些島嶼便不屬於希臘,阿根廷附近的福克蘭島也不屬於英國。
在近代史中,中國從戰敗的日本手中收回曾一度被佔據的南海諸島,也是歷歷可考。1946年11月至12月,中國已派遣四艘軍艦前往接收,重豎石碑,將西南沙劃歸廣東省管轄。1947年3月為了加強巡邏與守衛,又將其暫歸海軍司令管轄。1947年12月,中國政府內政部對南沙西沙各島礁、沙洲、灘重新命名,並公布施行。南海的十一段線(後改為九段線)亦在那年公布,國際上並無異議。由此可知,在1951年「舊金山和會」之前,中國已收回南海諸島主權。
中國與南海歷史淵源已久
歷史證據方面,有關文獻更是汗牛充棟,篇幅所限,在這裏我無法詳述。
對研究南海諸島有重要貢獻的已故考古學家王恆杰教授,曾與香港無線電視記者在1995年一起到這些島嶼考察,他在這些地方曾發現大量中國文物,可上溯至漢朝。後來他又告訴我,其實中國在夏商期間已有來自南海的物產。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時光武帝便曾派伏波將軍馬援「行部漲海」,南海古稱漲海,「行部漲海」即派軍到該處巡察。
在宋朝及以後,中國對經營這些地方的記載便更多了。這裏有個歷史問題,上月有位居港英國人在《南華早報》說中國歷史上從無海上力量,鄭和船隊也只是中國人自以為優越,搞搞虛榮感而已。他大概是真不懂中國歷史,又或不肯接受中國很早便有航海家在南海遊弋的事實。康有為的女兒康同璧有個當上了歷史學家的兒子羅榮邦,他去世前長期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任教,是公認的宋元明朝中國海權歷史的權威,在他數十年前發表的論文中,早已推翻了中國只關心陸地一說。南宋時,因為中國西北部地理環境變化及國防的因素,中國漸漸要面對海洋。1132年朝廷成立了國家第一支常設海軍,總站設在舟山群島的定海,並設有「海制置使司」。在1130年,中國只有3,000水師,在1174年增至21,000人,1237年水師更達52,000人,20支艦隊,同期的歐洲,那有如此規模的海上武裝力量?
在1281年,元朝政府派了4,400艘船進攻日本,1293年到爪哇,也有戰船千艘。在明朝初期,除了鄭和250艘每艘可載500人的寶船外,尚有數以千計的其他船隻。中國開始重視海上活動,管轄南海,毫不奇怪。鄭和的無敵艦隊,也絕非在毫無造船歷史的基礎上突然冒出。
中國人下南洋年代古遠,在南宋開始,更形繁密,中國古籍中,例如元朗航海家汪大淵的《島夷誌略》,便有大量南海諸島的記載。我在大學時翻這類書籍,便已對千里長沙、萬里石塘等南海諸島的古代名稱十分熟悉,知道那裏生存繁殖的鰹鳥往往成為漁民的導航員,其遺留在島上的糞便是很好的有機肥料,最近才在 Youtube 看到鰹鳥飛翔的雄姿,感到十分親切。
我是經濟學家,不是歷史或考古學家,但我卻讀過不少國人有關南海諸島的學術著作,深感中國對這些島嶼有很重要的研究。1991年間,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曾組織過有關南海諸島的學術討論會,我從其論文集中便得到不少本文所用的論據。
南海諸島是當前世界爭議的熱點,對中國利益影響深遠,中國的學術界宜多組織相關研究,並將其結果用外文系統寫出,這有利於中國在國際上把道理講得更清楚。
(封面圖片:Wikicommons)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