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20:30:5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警校畢業禮的感受

我們常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今年的六四,有學生批評紀念活動「行禮如儀」,拒絕出席。看來,中學的畢業禮,也該讓「主角」參與籌劃,除讓他們覺得畢業禮不是「行禮如儀」的活動外,最重要的是建構他們對學校的情。
每年7月,畢業禮是學校「必定」典禮。畢業禮本為恭賀同學完成學歷階段,並取得及格成績的同學而安排的活動。為鼓勵同校學弟學妹向學長學習,及認同畢業同學的努力,學校特意安排典禮,給同學派發畢業證書,這是畢業禮的原意。然而,近年學校的畢業禮已逐漸轉變,變成了學校表現成就與特色的活動。
 

「行禮如儀」的畢業禮

 
近年學校的畢業禮,校方多努力邀請社會名人政客或政府高官作為主禮嘉賓,請他們向畢業同學派發畢業證書及訓勉,以振聲名,學校校長也更以學校的成就表現作出校務報告,然後各一連串獎項的頒發,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儀式後同學的表演,必須能為學校爭取體面為目的。這畢業禮背後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筆者覺得這些的畢業禮,對小學生而言,有其特定的價值,可對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中學畢業生,這徒具形式的畢業禮,可能是「行禮如儀」的畢業禮。
 
筆者早前獲一位舊生之邀,出席他在7月9日警察學校的畢業禮。這個畢業禮,教筆者感受最深的,是畢業禮的主角,並不是警察學校的校長、主禮嘉賓或獲獎的尖子,而是切切實實的每一位畢業的同學。出席畢業禮的嘉賓,除主禮嘉賓外,並沒有官方邀請的客人,出席的嘉賓全是畢業生邀請的家人或好友。校方在月前請畢業生邀請他們的親友出席他們的畢業禮,惟必先向學校申請嘉賓出席證,預先派給親友,憑證入座。就筆者所見,出席畢業禮的人,除了畢業生的家人外,更多的是畢業生的朋輩。望着參加畢業禮的嘉賓,筆者心想,我們的中學畢業禮,可否參照警校的畢禮,除主禮嘉賓及校董會成員外,讓學生自行邀請親友參加,憑證入座,出席他們的畢業典禮呢?不過,中學同學會否向校方申請嘉賓出席證,還得看畢業禮是否是「行禮如儀」的畢業禮。
 
警校的畢業禮,沒有校務報告,沒有畢業生致謝詞,只有結業會操。由於結業會操是典禮的主要部分,是故典禮安排在偌大的泥地操場進行。那天氣溫高逹攝氏36度,沒有空調,每一位結業學員穿着整齊制服,在火熱的陽光下,有紀律的進行會操,展視出每個畢業學員的基礎成就。站在操場四周的2,000多名觀禮者,在酷熱的天氣下,不停的舉起手機拍攝,盡量的記下畢業學員的畢業會操的一刻。畢業同學意氣高昂而有紀律的步操,體現了警校的訓練重點和學員身份感受的建構——紀律與 Pride(自豪)。他們的表現,相對中學的畢業生穿起那類似大學畢業的畢業袍,上台領取畢證書時那缺乏自豪感的表情與動作,實有天淵之別。同是畢業禮,為何中學同學有這樣的表現?或許這是同學對「行禮如儀」的反應吧。
 

典禮實應「簡單隆重」

 
「簡單而隆重」,是對典禮的高評價用詞。警校的畢業禮沒有場刊,沒有彩旗,更沒有特別的佈置。校方只安排服務生指導嘉賓到邀請卡所指定的觀禮區觀禮,部分觀禮嘉賓和警方高層坐在同一觀禮區(筆者有幸,也坐在同一區)。儀式九時開始,在警察銀樂隊的鼓樂聲帶領下,畢業同學步操入場,主持檢閱的嘉賓登上檢閱台,畢業的學員操過檢閱台,向主持檢閱的嘉賓敬禮。整個畢業禮在警察銀樂隊的鼓樂聲、在畢業的同學步操和接受檢閱的過程中完成。這是筆者感受到真正「簡單而隆重」的畢業禮。要把畢業禮做到簡單而隆重,取決於校方對畢業禮的取態,在「臉子悠關」的前提下,學校的畢業禮,多向「不簡單」及「隆重」傾斜,畢業禮前的安排與操練,實在是老師和同學的負擔。
 
警校7月9日的畢業禮,是筆者第二次到警校出席畢業學員會操的畢業禮。這次畢業禮是筆者以前任教中學的一位舊生邀請筆者參加他的畢業禮的。想當年這位在 Band 3中學畢業的學生,曾令父母擔心,生怕他學壞。如今他當上「男子漢」,筆者老懷大慰之餘,感受最深的,是這位學生在踏足社會後,仍保持對老師的一份情,經常與老師聯絡。畢業禮那天跟他的父母見面,他們對筆者感謝之情,溢於言表,令筆者有點「不勝負荷」。
 
我們常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今年的六四,有學生批評紀念活動「行禮如儀」,拒絕出席。看來,中學的畢業禮,也該讓「主角」參與籌劃,除讓他們覺得畢業禮不是「行禮如儀」的活動外,最重要的是建構他們對學校的情。
 
(圖片:亞新社)

梁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