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04 2025 02:44:4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在小學推行STEM教育

我建議學校在「S」、「T」、「E」、「M」中,只選擇一個來重點發展。如你問我會選哪一個,我一定選擇「Science」。
 
其實《學會學習2.0》已提及學校要加強 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教育,直至教育局落實本年度每校撥款10萬元來推動 STEM,短短幾個月間 STEM 成為了一個熱透的話題:出版社推出套餐以供選擇、教育局的講座、學校間的分享⋯⋯都如雨後春筍,觸目可及。10萬元說少不少,但要花掉也不困難,究竟小學對這種突而其來的「撥款」應如何處理?
 
筆者曾在師範修讀經濟及公共事務,近年常參與教育局常識科的工作,如協助審閱課本、擔任常識科課程編訂小組委員、參與新入職常識科科主任分享會等,亦有在校內推行 STEM 的經驗。箇中有苦有樂,希望藉此與大家分享一下,談談我對小學推行 STEM 教育的看法。
 

教育局的指引

 
除了《學會學習2.0》提及 STEM 教育外,課程發展議會推出的《推動 STEM 教育·發展創意潛能》也有具體指引。這本概覽很值得參考,可從教育局網頁下載,當中提出的六個建議策略,筆者覺得最為實用:
 
一、更新科學、科技及數學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
二、增潤學生學習活動
三、提供學與教資源
四、加強學校與教師的專業發展
五、強化與社區夥伴的協作
六、檢視及分享良好示例
 
看似是老生常談,但如結合《學會學習2.0》的「持續、深化、聚焦」,則學校可加強學生的科學素養、課程規劃和培養學生共同能力。
 

常識科的難題

 
小學常識科要推行 STEM 教育,先要了解自身的問題:
 
一、常識科節數嚴重不足。雖然教育局建議每星期有五節常識課,但一般學校每星期只有四節,有些學校甚至只得三節。
 
二、很多老師並非以常識科為專科,在中學或大學修讀科學的亦很少。年前我在一個「小學新入職常識科科主任」的講座中問有多少名科主任是中學讀科學的,80多人中只有四、五人舉手,可見小學極缺乏科學老師。
 
三、常識科自身已包含了不少重點項目,如走出課室、專題研習、探究學習和時事分享,再加上 STEM、國民教育、理財概念等,可謂要求甚多,學生未必能一一消化。
 
所以筆者建議學校在 STEM 教育的洪流下,要先訂下自己的發展重點。所謂過猶不及,沒打好根基,趕著花了10萬元撥款,兩、三年後學校又會回復原形。
 

STEM 的選擇

 
最近很多出版社推出套餐,有些是 STEM 教具套餐,有些是可配合數學、平板教學和數據分析的 APPs,聲稱貫連 STEM 的幾個範疇,但筆者建議各校不要走得太快。因為學校正值「Wi-Fi 900」,大力推行電子教學,很多老師對電子教學還在摸索階段,學校如一下子要求老師配合課程,採用一些跨範疇的 APPs,對老師來說會有點吃不消。
 
所以我建議學校在「S」、「T」、「E」、「M」中,只選擇一個來重點發展。如你問我會選哪一個,我一定選擇「Science」。原因有二:一、小學的科學教育與中學完全脫軌,學校可善用這筆撥款,推動自身的科學發展,加強中、小課程銜接。二、由於現在小學課程都是著重語文發展,對一些滿腦子奇妙想法的男孩(或女孩),確是被忽略了,是時候發掘他們出來,為香港培育這些科學小尖兵。
 
至於如何在校內加強科學教育,由於篇幅有限,筆者在下次才與大家分享我校推行科學教育的苦與樂。
 
(圖片:Pixabay)

蔡世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