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3月奧巴馬歷史性訪問古巴,部分禁運已經解除,隨着美古恢復外交關係,雙方加強溝通合作,相信不出數年,古巴在各方面皆將面目全非。在這個歷史的轉捩點,本社派員到訪當地,採訪夏灣拿大學生、中國留學生及當地華僑,包括已年近90的《光華報》前總編輯趙肇商,以饗讀者。系列報道將在本月陸續刊登,請密切留意。
其他文章
不少人對古巴這個被禁運數十年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印象,是懷舊汽車,是貧窮、落後、古舊,但其實古巴的新一代教育水平相當高。在這個人口僅千多萬的小國裏,有着47家大學、逾40萬在讀學生,這些新生代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也期待自己能在正改革開放的古巴幹一番事業。在遊客區的一角,有一家紀念品商店,裏面坐着一個20來歲的年輕女孩Yanai,這是她以近年來獲准的以個體戶經營的生意。
Yanai在古巴首都夏灣拿開店,店舖裏售賣的是林林總總的紀念品,充滿異國風情的彩色耳墜、印有哲古華拉(Che Guevara)肖像的帆布袋、雪茄形狀的磁石、各種不同年份出版的郵票、紙幣系列收藏品,琳瑯滿目。她形容,在古巴,像她這種個體戶平均每個月能賺到約150 CUC,比醫生賺的還多近四倍。不過,她說這種生意並不容易做:「每種商品都有各自的許可證,必須分別申請。」Yanai隨手指向店內的木製品,再指一指帆布袋,說:「這已經要分別處理。」
各個官方博物館裏的紀念品商店皆有售賣古巴國旗,由手掌大小到整個人都能覆蓋的尺寸都有,但在Yanai的店裏卻只有大至手臂那般的尺寸。她說政府不讓他們賣,可能是因為那是比較熱門的貨品。她見筆者問起,趁店裏無人,便靜靜走到店後,出來時卻拿着幾支大國旗。「要的還是有的啦!」她笑笑說。
Yanai平時看店,但她的正職其實是一名正在修讀醫學二年級的大學生。她說雖然讀書辛苦,但還是要賺生活費,所以開了這家店。在古巴讀書不是學費全免嗎?「可以這麼說,但其他雜費還是所費不菲,例如書簿費。」根據世界銀行2014年的報告,古巴教育系統冠絕拉丁美洲,其所花費於教育的國家支出份額更是世界之最,達13%,一向為外界稱頌。然而,Yanai表示這條求學之路並不容易,即使學費全免,但六年大學生涯始終沒有穩定收入。再者,在他們畢業後還要替政府低薪工作數年,以補償國家,不過這段時期過後,政府卻大有可能不再僱用他們,隨時加入失業大軍。
外間對古巴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毀譽參半,部分批評政府專制,不尊重國內人權;但也有社會主義者認為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Fidel Castro)願意照顧人民,對國家有承擔。被問到如何看自己的國家,Yanai坦言年輕一代普遍對社會有不滿,很多不公平的情況還有待處理。「有些階層的人家裏有三輛車,但很多都沒有;我們看醫生是免費,沒錯,但輪候時間可能要幾個月。有錢就完全不同了!」
1959年古巴變天,美國實施經濟封鎖,在禁運下古巴要得到外來物資相當困難,莫說石油等資源短缺,就連車輛入口亦困難重重,因此古巴直到現在仍是滿街1950年代的古董車。對古巴人來說,車輛是極其重要的資產,即使是壞車,在市場上依然可以賣約8,000 CUC的價錢,若是運作正常、性能良好的車輛,一般價值20,000 CUC。如果以一般古巴人每月收入大概20 CUC來比較,擁有三輛車的人家,可謂非常富有。
Yanai認為,古巴社會最大的問題並非貧窮,而是貧富懸殊。她直言古巴已不再是所謂共產主義國家,無論何時都是金錢掛帥。「即使我畢業後當上醫生,每個月的薪金也就大概是40 CUC,但使用互聯網一小時已用了我5 CUC。」當地上網價錢昂貴,而且網速極慢。別說下載應用程式,即使只是傳送一封電子郵件,也可能耗上半天,很多時候甚至會因時間太長而傳送失敗。不過,雖然古巴不是開放的國度,但政府對網絡的審查並不嚴苛,瀏覽臉書,始終是不少年輕人每日的樂事。故此,每天黃昏時分,古巴人多數會聚集在市中心的公園——城市中唯一提供無線網絡的空間——一起享受他們稱之為「每天最快樂的時光」。
(圖片:灼見名家)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