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04 2025 03:16:1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校長老師票選小學生的六大重要品格

那麼誰是敬陪末座,較少人投票的?答案是「尊重守法」。
早前我主持一個講座,內容是分享小學的品德教育,對象是30多位小學校長和約100名小學常識科科主任。期間,我們談到小學的品德教育應強調哪些價值觀。根據教育局2002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小一至中三)》的建議:
 
學校應首要培育學生五種價值觀和態度,即: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作為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的方向。
 
其後,於2008年教育局推出的《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建議學校將:堅毅、尊重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列為七種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
 
我們都覺得除了強調這七個價值觀外,可增加多一些內容,於是我從公民教育網中,選出他們建議教導學生的19個價值觀,要求與會者選出他們心目中六個較重要的,那19個價值觀是﹕
 
 

如果讓你選六個價值觀,你會選哪六個?

 
15分鐘後,大家都選出自己的心頭好,結果如何?約140人中,有120多人選了「關愛」,原因很簡單,學生來到小學,最重要的是學習與人相處,如何互相關愛,互助互學,正是小學所強調的,所以很多小學都會推行「關愛校園計劃」。
 
第二位嗎?是「責任感」,有90多票,我想是因為小學生的功課不少,老師要常提醒他們盡責任、準時完成家課、準時溫習、準時當值⋯⋯
 
第三位是「保護環境」,有80多票,也算大家還記得要拯救地球,如果這信念不在小學時教,學生們長大了才後悔,已是愛得太遲!為什麼只有80多票?為什麼有校長或老師不選「保護環境」?可能他們覺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學到相關知識。
 
跟着的次序是「自律」、「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原來與會者都覺得學校可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加強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那麼誰是敬陪末座,較少人投票的?答案是「尊重守法」。約140名學校的課程領導(校長及科主任)中,每人投下六票,800多票裏,只有六票選了「尊重守法」。為什麼小學不需要學生學尊重守法?我也不知道,可能因為大家覺得小學只需教學生自律守規,守法是成人的事,留待中學才學習。至於中學的品德教育有否涉及「尊重守法」,我也不清楚。
 
當時正值香港的年青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做了不少激烈的行為,如與警方衝突、衝擊立法會、圍堵局長等,更有些因觸犯法律而被檢控。我在想:難道覺得自己正確,便可不用守法?學校常教學生要有批判性思考,為什麼不教他們尊重守法?
 
其實「尊重守法」是香港繁榮的基石,如果小學教育沒着重教導學生守法,我希望中學能多補充,否則學生在整整的12年學習生涯中,從不知道守法的重要。觀乎現在網上罪行猖獗,不少年青人觸犯法律,正正是他們沒想過犯法的後果,一時衝動,往往便會前途盡毀。
 
小小一個民意調查,發現教育局與學校的課程領導各有其專業看法,如何是好?還待大家視乎學生所需,時代變遷,慢慢陶造,不過,我建議小學的品德教育在教學生「自律守規」之餘,也要談談「守法」的重要,始終品德建立是要從小開始。至於如何教導學生「尊重守法」?我建議透過個案分享,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和思考,想想自己遇上同樣的問題時,應如何抉擇和要承擔哪些後果。
 
(封面圖片:Pixabay)

蔡世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