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現實、政治也要聲勢虛張,選舉的政治,鞏固及擴大票源,時刻都不能忘記並要有落地行動,行動要不停滾動,這對佔據權力平台必然有用。但歷史紀錄卻要沉思,尋根問究,梳理出個價值來,不黨不私不賣不買,這是歷史學問的意義所在。
台灣選舉決定一切
台灣總統選舉,蔡英文女士以高票當選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選票授權,氣勢凌厲,事事暢通,就任大位之後,除勉強於忠烈祠內向國父行三鞠躬之禮外,卻主動取消宣讀祭文、取消上香、取消遙祭中山陵,所持的理由是「不要再封建」!翻開歷史紀錄,倒有幾個問題,甚麼是中華民族?中華民國從何而來?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的法統與道統要如何持守?再追問一個問題,遙祭孫中山先生是封建的行為嗎?而孫中山先生又是封建的舊時人物嗎?政治權力播弄歷史,歷史人物不得不接受搓圓撳扁,要成神成聖的「事實」,孫中山是近代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先驅人物,各方的政治力量都不會放過。一九四○年,中國國民黨主導的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黨、永奠邦基、謂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因而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四○年是抗日戰爭最是水深火熱,另一邊又有汪精衞偽政權的拉扯,蔣介石將孫中山塑造成國父,確有政治上提振的大作用。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共產黨的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指出,孫受五四運動與俄國革命影響,思想上有很大的轉變,由「舊三民主義」轉為「新三民主義」,推動聯俄、聯共及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是「革命先行者」!無疑,過去一段漫長歲月,兩岸政權最大的共識,就是給予孫中山先生尊崇的地位,這是道統法統之由。歷史漫長,政治卻急速不饒人,近年台灣中華民國總統的誕生,選舉決定一切,由此亦決定歷史人物的功過大小,作為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竟然說出遙祭國父孫中山先生,會落得封建一場,後話已可以預測,下一步是國父紀念館將要改名,幾乎是可以寫定的了。去蔣已遠,非孫運動快將揭幕。
走訪晚晴園 了解革命過程
教育現場,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下稱本會),每年一度的歷史專題遊歷學習活動,繼去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舉辦日本之行後,今年主辦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新加坡、馬來西亞之行」,國民教育的根本,實源於國史教育,對中學生而言,國史教育的載體是中史科,這是本會立會的深度認知,通過遊歷,並有專家沿路作專業解述,學生對專題歷史掌握最事半功倍。單以新加坡晚晴園為例,孫中山先生自一九○○年至一九一一年期間,先後八次或長或短的下榻,當日晚晴園可被稱為東南亞地區革命的中心點,要了解推翻封建腐敗的滿清的過程,晚晴園有很高的參訪價值,當中是非黑白、人情道理,乃至創建共和民國之艱難,以及何解「華僑為革命之母」,這裏都有清楚的印記。
對孫中山(一八六六至一九二五年)而言,按學者史扶鄰所撰的 Reluctant Revolutionary(《勉為其難的革命者》),當中指出,孫先生具有經得起失敗考驗的、始絡一貫的奮鬥天賦!他有膽識卻沒有真正革命黨那樣殘酷嗜殺。在一九三八年,還未獨裁的毛澤東在孫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在延安舉行紀念大會上指出孫先生是「愈挫愈奮,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當多少追隨者在困難及誘惑前表現了灰心喪志乃至投降變節的時候,孫先生總是堅定的。」相信,這才是孫中山最值得後世尊敬的地方。這也是本會於孫中山誕生一百五十周年之際,舉辦新馬之行,組織三十多所中學的學生代表,由前任歷史博物館的館長丁新豹博士帶領並作專業講解,領受孫中山先生在南洋的革命故事。
原刊於《星島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網上圖片)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