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20:09:4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數學科延展部分的隱憂

五年過後,對文憑試的謎思 (二)

從數字上分析,在文憑試中修讀進深數學的百分比與會考年度相比,有着明顯的差距。這個數字下降,究竟對我們的教育及社會發展有何影響呢?可以視而不見嗎?
我們在上文討論到組合科學科的應考率在新高中開展至今不斷下降,由開始的7,969人跌至剛過去一年的2,341人,佔當屆整體應考生的百分率亦由10.95% 跌至3.82%。再加上修讀三科選修科目的人數持續下降,這也意味着能修讀三個科學科目的人數也隨勢而減,這對社會在科學研究的發展上,有着深遠的影響。除了組合科學科外,數學科的延展部分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隱憂。
 
數學科延展部分本意,是讓數學能力較高或興趣較濃的同學修讀,讓他們有進深數學的訓練和裝備,以助他們日後在其他學術或研究領域上的發展,譬如︰大學工程學系及一些商業分析相關等學科,都以數學延展部分作為收生的要求,角色就如中學會考中的附加數學科及高考中的純數科、應用數學科及數學與統計科一樣。因此,那就讓我們將會考及高考中這些科目的應考率與文憑試延展部分的人數作一個比對。2012年為第一屆文憑試,當時應考數學延展部分一及二的人數為7,341人及8,091人,分別佔整體學生的10.45% 及11.51%,合共約22%。而該兩個科目在往後的五年內應考人數持續下降至2016年的4,368人及5,528人,分別佔整體學生的6.68%及8.47%,合共約15%。而在2010年應考會考附加數的人數為18,448人,佔整體學生的24.95%。而2012年應考高考純數科、應用數學科及數學與統計(高級補充程度)的人數分別為6,547人、1,582人及6,017人。由於修讀純數的同學可同時修讀應用數學,剔除後亦有約12,500人,以當屆高考學生於會考年應考學生總數作基數,約有17% 學生修讀數學相關科目。

 

文憑試修讀進深數學人數 落後會考

 
從數字上分析,在文憑試中修讀進深數學的百分比與會考年度相比,有着明顯的差距(首年文憑試與會考附加數比較落後3%,近年落後至7%,首年文憑試與高考相關數學科目比較由首年領先8%,近年落後至2%)。這個數字下降,究竟對我們的教育及社會發展有何影響呢?可以視而不見嗎?回歸初期,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先生主張推動科學研究及科技的發展,推動數碼港、科學園、資訊科技教育等項目。今天的香港,我們有創新科技局的成立、學界推動 STEM 教育、校園網線網絡、電子教育等項目百花齊放地發展中。在發展的背後,培養及準備人才是一個關鍵的部分,而中學教育亦成為重要的一環。
 
要推動科學研究和科技發展的巨輪,已受裝備的學生是重要的後盾。數學作為科學之源,卻在高中教育裏的覆蓋面逐步收窄,對科學研究及科技發展存在深遠的影響。早年教育當局可能開始洞悉這個困局,在各大學收生要求上有了不少的調整,例如︰提升了對選修科目數目的要求,工程及科學系等計算數學延展部分為選修科目。這是否能提升數學延展科目的認受性及應考率還是未知之數,還看未來幾年應考人數的變化趨勢及發展。但課時和老師的課擔安排,學生是否能應付科目容量等問題,卻仍是前線教育未能解決的困局,這是結構性的問題,是積壓下來的問題,也許更是困局的根源。今年教育前線大力推動 STEM 教育,期盼能藉此提升學生對科學及科技的興趣,讓學生能再次將眼光投放在這些科目上。不過在未解決結構性的問題前,在天台上加上的綠化和美化工程,外觀上的確冠冕堂皇,但長遠帶來什麼情況,就留待時間見證。
 
(封面圖片:Pixabay)

楊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