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r 29 2025 14:03:3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在世界環保日談氣候變化經濟學及綠色金融

香港人!請不要再沉醉於香港是塊福地,不會受氣候變化或海平面上升的威脅;也不要以為香港政府不必做甚麼就可以過關!擺在我們面前要做的事多的是!
2008年10月27日,正值金融海嘯的高潮,恆指日挫7、800點,正好我邀請「氣候變化經濟論」的始創人史頓爵士(Sir Nicholas Stern)到香港大學在當天舉行講座。使頓爵士作結一句,也許在經濟低迷時,正好是發展綠色經濟的契機。 那時不少人反思資本主意模式,金融制度的缺失,德國朋友說馬克思的著作也售罄。 不過,隨着量化寬鬆,中央政府四萬億救市,逐漸大家又習以為常的過活,business as usual 再度主宰我們,人類不分種族,國界,語言,性別,超越本土繼續以過度消耗資源的方式,加速製造一個毀滅性跨代的災難,錯失應對氣候變化所需要的經濟改革的機遇。
2016年6月5日是世界環保日,世界經濟也處於低迷。 我們有一個機會選擇發展綠色經濟,保護資源,體現社會公義,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抑或政策際訂者仍然固步自封,取出倉底舊工具,無視人類正在語源捱邊緣越來越近的事實。
也許這回我們可以樂觀一點。

巴黎氣候峰會太遲?

經過世界各地保育人士、學者專家及不同界別的有心人推動,195個國家代表在去年12月世界矚目的巴黎氣候峰會,通過對抗氣候變化協議。筆者有幸以觀察員身份見證歷史。
協議要求各國將氣溫上升限制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攝氏兩度,而盡力達致一點五度,並成立每年一千億美金的綠色基金,協助貧窮國家,過渡綠色經濟,又鼓勵投資綠色科技,以再生能源取締化石燃料。
巴黎協議是劃時代的里程碑,但會否太遲與及太慢了一些。
過去一年已有多位世界知名學者如 Drew Shindelle 及 Gavin Schmidt 指出過去幾年不少關於氣候變化的報告均低估了全球升溫的幅度。他們最近同意地球自工業革命以來平均氣溫己上了1.6-1.8度而非過往所講的1度在右。1.6-1.8度已接近巴黎氣候峰會上各國同意的2度升溫上限,同時已超過在21世紀內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度之內的理想目標。
再者,巴黎協議只是要求各國自願減排,沒有約束;事實上,現時各國承諾的減排目標,竟然是攝氏2.8度,距離目標還有一段長路。升溫兩度又如何?世界銀行報告指出,我們會失去百分之四十的可耕地,極端天氣帶來的災難超越很多地區的應變能力。
民間團體及企業在各地需要法力推動,以短跑的速度,馬拉松的靭力,令所達成的協議目標得以實踐。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莊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