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部分學校的校長,都是經由校董會任命。一般而言,校長產生的辦法是內部晉升,當然也有少部分是公開招聘的,但為數不多。在香港,能當上校長的,原因甚多,最重要的是「認同辦學團體的辦學理念」。和造王者沒有「共同理念」而能當校長的,幾近乎零。在香港,校長持證上崗,任校長前,明白如何當一個受歡迎的校長,可不少校長每天上班,總有「舉目無親」的感覺。學生和老師對你恭敬,或許與《鄒忌諷齊王納諌》所說的「私」、「畏」、「求」有關。事實是,中國人的階級觀念極強,作為學校的「高階人物」的校長,能賺得師生對你有發自內心的尊敬的,實屈指可數。
近日,筆者閱了《劉彭芝爆笑經典語錄》,在追踪「劉彭芝」的身份時,發現了她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下稱人大附中)的校長。而《劉彭芝爆笑經典語錄》的作者,人大附中的同學於不同場合,特別是集會,紀錄劉校長的語錄。學生能於集會是享受校長的講話,並集錄成書,校長必是公開演說的高手。筆者後來發現,劉校長是國家認定的當代教育家,可人大附中的老師和學生對她的評價是「並沒有正襟危坐的權威儀態,也沒有坐而論道的大師風範。」原來要當一個受教師與學生愛戴的校長,平易近人,是基本的條件。 近日,新華網走訪劉校長,記者對她的評價是「一個不平凡的校長」。怎樣才能「成為不平凡的校長」呢,筆者試從劉校長身上找出一些元素。
享有政府承認及頒贈的榮譽稱號
劉校長是中學數學特級教師、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榮譽稱號,「宋慶齡樟樹獎」(一個由中國福利會於1985年6月創設,紀念和發揚宋慶齡女士全心全意為婦女兒童服務的偉大精神,表彰在婦女兒童及教育事業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士的獎項)得獎人。劉校長的榮譽稱號,除了她的職能銜頭,更重要的是「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要當個不凡的校長,看來必要有「先進」的理念,這個「先進」的理念,必須是政府的頒與及獲得教育界的承認。看到劉校長這一串串的「光環」,教筆者想起,教育局在為學校進行「校外評核」的「追殺」會不會變為「榮譽的嘉奬」,以鼓勵校長「先進」呢?
具有探索的精神
據報道,劉校長堅持的是「把教育當成事業而不是職業」的人,要把自己的工作「事業化」,就是不斷的「探索」,不斷「尋找」,劉校長形容自己是「雲裡霧裡尋找足跡」,不斷尋找探索未來教育的路徑的人,而不是學校的「形象代言人」及「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學校大忙人。各位校長,你們是不是也想一想,自己是學校的「形象代言人」及「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學校大忙人嗎?
能帶領學校團隊「完善」和「超越」
人大附中,在劉校長的帶領下有了「附屬中學分校」;有了「本部」;有了「國際部」、甚至「海外校區」……她帶領人大附中一不斷壯大、成長。從「北京市高中示範校」到「全國教育系統先進校」、「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全國勞技教育先進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還獲得國國務院頒發的「網路教育關鍵技術及示範工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與此同時,人大附中也在通過自己的輻射帶動身邊的學校成為「好學校」。要香港學校獲得「示範校」、「先進校」實是不可能的事,但筆者覺得,假若香港的「好學校」的校長,能通過自己的輻射帶動身邊的學校成為「好學校」,也是「超越」的表現了,各位「好學校」的校長,你可曾想過這樣做?
正確的教育理念
在香港,校長對老師和學生的要求是「升讀 Band 1 中學和入 U 率」,可劉校長對師生的要求,不是分數和名望,而是如何「受人尊敬」,因為她認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必然是一個成功的人,但一個成功的人並不一定受人尊敬。」
當校長不難,但當一個不平凡的校長難。要當一個不平凡的校長,必先自己「正心修身」獲得認受,更重要的是有「讓更多的教師成為教育家型的老師」,「讓更多的校長成為最優秀的校長」的胸襟,「讓更多的學校辦成家長滿意的學校」的大志,畢竟,在香港,校長是「少數民族」。
(封面圖片: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