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明朝建文皇帝行踪之謎

2009年,福建省寧德縣發現了一個古墓,墓葬的方位、雕飾,與明朝的皇帝墓很相似(明朝皇帝葬北京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壽山下)。又發現得舍利塔和明代的雲錦袈裟,袈裟上有五爪金龍,考古學者推斷為惠帝之墓。靖難之變607年之後,惠帝行踪之謎,可說解開了。他原來從北京去了離南京300餘華里的福建寧德,真的做了和尚。
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31年(1398)閏五月去世,因太子朱標早逝,遺命傳位給太孫,朱標之子允炆,是為惠帝,年號建文,仍都順天府(今之南京)。朱元璋為保江山,曾大封宗室25人為藩王,各有重兵,屏戍各地。而以四子燕王朱棣戍衛北京,兵力最強。諸藩王兵權在握,大多跋扈不馴,惠帝聽從近臣黃子澄等即時削藩,引起叔父燕王不滿,惠帝即位不到一年,他即以清君側、靖難為名起兵謀叛。戰爭持續了三年,惠帝屢戰屢敗。至建文四年(1402),燕王攻下帝都,史稱靖難之變或靖難之役。
 

惠帝葬身火海,還是出家做和尚

 
燕王兵陷帝都之時,一片混亂,據清張廷玉等著《明史・恭閔帝》所記:「宮中起火,帝不知所終。」坊間流傳惠帝一把火燒了奉先殿,倉惶逃走,令燕王以為他已自焚死。燕王找不到惠帝屍體,便以葬身火海的馬皇后骸骨,訛稱惠帝已死,並登上皇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在中國歷史上,一個大一統王朝,竟被藩王篡位,實在史無前例。
 
明成祖掌握了百官,致有秀才鶴齡於正月元宵和其所撰對聯:「月明燈明(月燈長明)大明一統」,曰:「君樂民樂(君民同樂)永樂萬年」;但他對惠帝追殺,則不遺餘力。他所得到消息是,或謂惠帝確已葬身火海,屍骨無存,或謂惠帝已出家做了和尚(沒有史實記載他曾大搜空門),又有謂他已逃到西洋(南海以西之海及沿海各地)。 他於是命三保(寶)太監鄭和帶領船隊,以訪仙之名,到西洋去尋訪惠帝。歷史上對成祖命鄭和下西洋的動機和做法,有許多講法。《明史・鄭和傳》:「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又說他想包抄蒙古殘餘勢力,帖木兒帝國(Timurid Dynasty,1370-1507;成祖三年,一度想侵明);或者掃蕩朱元璋抗元時死對頭張士誠舊部,(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即曾是張之幕僚),更有說他為日益壯大海軍「洩洩精力」。這些推論大都有些道理;事實是,永樂三年(1405) 6月,鄭和帥領240多艘海船,第一次在蘇州劉家河(今蘇州太瀏河)出海巡訪。自1405至1433年的28年間,他一共七次下西洋,到過印度洋沿海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過非洲索馬利亞(Somalia)的(戰前)首都摩加迪休(Mogadishu)。
 

2009年出土墓穴解開歷史之謎

 
幾次尋訪不到之後,成祖相信惠帝已不在人世;到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時,明成祖夢逝,由兒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仁宗短命,一年而卒,再由他的八、九歲兒子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由祖母徐太后及三位老臣輔政。由於出航西洋花費過大,故鄭和第七次下洋回來之後,再也不出了。正統年間明英宗釋放了建文之子,並賜給田宅僕役。
 
至於惠帝行踪,世仍流言滿布,不是說他出家做了和尚,就是說他已逃之夭夭,但流言只是流言而已。大陸貴州安順市關領的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曬甲山紅岩,一塊巨石上刻有幾百年來一幅神祕文字,人皆稱之為天書,但都莫能解答。大陸江南造船廠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林國恩窮九年研究之力,於2006年發表研究心得認為是惠帝同屬下逃到貴州山谷之間,故意用文變體,加上篆、隸、草書、象形文字和圖畫混合,寫了一道檄文(詔書),召令天下起兵勤王。他認為內中的符號「文字」的解讀是:「燕反之心,迫朕(皇龍)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殘酷殺害(段、殷、牢、殺、子民),致屍橫死,白骨累累,罄竹難書。使大明日月無光,變成囚殺地獄。須降伏燕魔,做階下囚(斬首清災)。丙戍(1406年,永樂四年)。」
 
一時間,大家以為600多年之謎找到答案了——惠帝逃到貴州,在少數民族裏棲身,但2009年,一個古墓的出土,却全盤推翻了這個解讀。2009年,福建省寧德縣發現了一個古墓,墓葬的方位、雕飾,與明朝的皇帝墓很相似(明朝皇帝葬北京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壽山下)。又發現得舍利塔和明代的雲錦袈裟,袈裟上有五爪金龍,考古學者推斷為惠帝之墓。靖難之變607年之後,惠帝行踪之謎,可說解開了。他原來從北京去了離南京300餘華里的福建寧德,真的做了和尚。這不僅印證了坊間俗傳:朱元璋死時,曾將一匣交給近臣收藏,要他們在惠帝急迫之時,才能開匣啟視。當燕王兵臨宮門時,近臣想起此事,打開匣子一看,裏面有僧袍一件;於是近臣知道朱元璋旨意,乃將惠帝化裝成和尚,帶出宮外,虎口餘生。因為發現墓地在福建寧德,更使人想到,久存其名,但一找不着實際地址的少林寺,就在寧德,也就惠帝秘密藏身之處。因為南少林多武僧,可以保護惠帝;傳說年羮堯有一子年少卿,在年羮堯出事之後,也是托庇於南少林寺的。
 

《推背圖》的預言有多準?

 
奇合的是唐袁天罡、李淳風合著「試於唐後論元機」的古預言 《推背圖》和傳係明朝劉伯溫所錄撰《燒餅歌》兩書,對燕王叛變、惠帝出家之事,都不約而同,皆有「預言」,似資談興。
 

先談《推背圖》

 
第28象:辛卯[上震( ☳ )下坎(☵)]解卦
讖曰:草頭(廿)火脚(……)——燕也
宮闕灰飛——宮殿(奉先殿)燒毁了
家中有鳥——家,朱家;鳥,燕也
郊外有尼——效外,外域;尼,唐時亦稱和尚為尼(女尼,稱女和尚或師姑)
頌曰: 羽滿高飛日——羽,燕也;全句謂燕王得勢時
爭妍有李花——爭妍,爭獻媚;李,指惠帝叛臣,惠帝表親李景隆,打開金川門,迎燕王入帝都
真龍游四海——真龍,惠帝;游四海,出奔
方外是吾家——方外,釋門
清金聖嘆批注:此象主燕王起兵,李景隆迎燕兵入都,宮中大火(讖圖就係一幅宮殿大火圖),建文祝(削)髮出亡。
大抵「預言」,係卜得易卦而後推斷,而《易經》解卦,係第40卦。
 

卦辭

解(開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鳳吉——西南方有利(古之西南,即今之東北),其他的方向即使去了,也要轉回頭才得平安,若要去,就得早動身。(與惠帝之出走福建,有暗合否?)
 

爻辭

初六[卦第一爻位為陰(–)]:無咎——沒有甚麼過失。
九二[卦第二爻位為陽(—)]: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在田野打獵,捕得三隻狐狸,又找回銅鏃,好意頭。
六三[卦第二爻位為陰(–)]: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車上載着物資,引起盜賊覬覦,麻煩大了。
九四[卦第四爻位為陽(—)]:解而拇,朋至斯孚——解開了犬脚趾的綑縛,但是貝殼(朋)已被搶個清光。
六五[卦第五爻位為陰(–)]:君子維有解,吉。有孚於小人——君子若能解脫,最好不過了,這樣連小人也會服你。
上六[卦第六爻位為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大臣在高大城牆上射鷹隼,一舉射中,過程順利。
 

再說《燒餅歌》:

基(劉伯溫)曰:「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萬子:萬孫——明終於萬曆帝孫子崇禎)
(基)奏曰:「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方終滅北方終(朱元璋先削平南方群雄,定都應天府稱帝,然後北伐,統一華夏);雖然太子是嫡裔(指太子朱標之子朱允炆,即惠帝,是皇帝正統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孫(文星,即建文;防乃孫,應妨他的遭遇) 」
基曰:「…..只恐燕子飛來(燕子,燕王)」
 
隨作歌三首曰:
(其一)此城池(南京城)御駕盡親——君臣全出走了
一院山河永樂平——由永樂帝統治
頽頂人來文墨苑——指燕王謀士姚廣孝,他十四歲就當和尚,法名道衍,通陰陽術數之學,燕王奪位後,為了酬勞他,就恢復他的本性(姚),並賜名廣孝;文墨苑,指姚廣孝參與《永樂大典》編纂。
英雄一半盡還鄉——燕王即位後,曾殺戮惠帝舊臣,惠帝文武舊臣,亦大多辭官歸故里。
 
靖難之變,發在劉伯溫死後27年,是他未卜先知,或後世牽強附會得宜?窮通之理難明,古預言亦有靈有不靈!
 
 
 

 

推背圖

 
 
推背圖:第二十八象辛卯 震坎 解卦 (作者提供)
推背圖:第二十八象辛卯 震坎 解卦 (作者提供)
 
 
圖內文字摘錄如下:

第二十八象辛卯震(☳)坎(☵)解卦

 
讖曰
草頭火脚 宮闕灰飛
家中有鳥 郊外有尼
 
頌曰
羽滿高飛日
爭妍有李花
真龍游四海
方外是吾家
 
金聖嘆批註: 此象主燕王起兵,李景隆迎燕兵入都,宮中大火,建文祝髮出亡。
今人臆斷:明惠帝時,燕王不服,起兵攻陷京城,惠帝縱火燒宮殿,並剃髮做了和尚。讖中「草頭火脚」隱指「燕」王,「宮闕灰飛」指的自然是惠帝焚燒宮殿之事。「家中有鳥」指燕王繼位為帝,「郊外有尼」指惠王剃髮出家。朝臣李景隆曾迎燕王入京,頌中「爭妍有李花」當指此事。「真龍游四海,方外是吾家」當是指惠帝出家之事。
 

彭家發